军力?军力能有什么问题,还拿景泰朝的大明官军当做是正统朝时期吗?
俞纲看着投来的目光尴尬笑笑,这里面自己算是辈份低的了。如果从挂职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算起于谦在兵部待的时间快四十年了,而王文也在兵部挂过尚书职,彻底交付差使到内阁也就这两年的事情而已。
“官军兵力倒是无虞,仅塞北匆促间可起十余万精锐迎敌,若是要发大军征讨西狄只消月余时间便可得精锐官军五十万而于边备无损。若是事急,尽起精锐一百五十万也不过是转瞬之间。”俞纲的话听起来平平无奇,可仔细体会其中含意不少。
匆促间的十余万精锐那是北部各关、镇可以抽调动员的机动力量,以塞北官军的机动性特征这十五万精锐必然是精锐骑兵、车营和以拥有大量畜力而达到快速反应著称的轻装具步兵队伍。
一旦塞北的瓦剌死灰复燃又或者金帐汗国方向有异动,仅塞北可以快速反应的官军队伍不消半月仅凭烽火、号炮、旗鼓传信就能从各地关、镇召集到十余万快速反应部队直接顶上去与敌人接阵。
如果是发生大规模战事,仅凭轻装军力无法制胜时调用重装部队的同时会需要召回就近的清退官军入伍待命,并同时向地方上的二、三线部队紧急调用备操军、运军等守备性、辅助性部队进入主动部队营盘做主力军恢复性操练直到下一步命令。
这么一算下来月余时间可以在不受大的影响情况下使二、三线部队进入主力官军营盘接替从事部分工作,不会对大明的军事防御体系造成致命的影响。
“若是尽起精锐一百五十万,大明四周若再有异动岂不是会捉襟见肘了?”王一宁对于正统十四年的事情还是心有余悸,可不想再出现大明精锐尽出京城空虚的事情了。
“那倒也不会,刚才算的是塞北直至江北的军力调配。”俞纲的一句话让王一宁的心安定了不少。
“什么…是塞北到江北的军力?”突然悟出味来的王一宁一惊“这意思是江南……”
&n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