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善良的于康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养父能活到这会都是朱祁钰给赚来的了,早在天顺元年时朱祁镇挥的第一刀就是砍了于谦的脖子。
“但尽人事,安天命。今上曾说自己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话我是认同的。今上胸怀之大仍千古罕有,陛下之睿智更可称得上是古往今来屈指可数的圣君,我等做臣子的用心办差就是,旁的不要去想。”于谦说这番话时眼皮子都没抬一下,似乎对于康突然话多起来还有些不满,语气也比往日说话严厉了许多。
“今上在私信中提及你多次,让你好生跟随太子。这事你怎么看?”对于皇帝给自己写私信的用意于谦当然知道,自己年龄大了,太子这一辈还很年轻,将来大明后继之人总要有人辅佐。而朱骥、于冕、于康这几个于谦的后生晚辈似乎就是景泰皇帝留给太子的班底了。
“陛下似乎有意为老爷的政见铺路。”于康说完这句后就静静候在一旁候着不再说话了。多年的习惯已经养成,身为养父的于谦对于自己身边人的管束非常严厉,平日里是不会允许过多的谈论皇帝陛下的。
“总督塞北已经数年,也算稍有成效。但是这次陛下用两江人民填充塞北的作法让我有些吃惊,可见陛下掌控塞北一绝中原地区北方边患的决心胜于历朝历代。”对于征发两江欠债人到塞北打工还债的作法于谦总觉得有些不妥,可是朝廷要从根本上解决人治的问题,同时还需要扩充塞北汉人的数量也确实需要这般操作。
“旁人要说陛下升赏你们兄弟几人是为了支持我的政见也就罢了,连你都这么想怕是外界都已经传到不知成什么样子了。”于谦神情有些黯淡地说道:“其实陛下早些年就跟我说过……”
看着于谦欲言又止,于康张了张嘴最终还是忍下了好奇心:“老爷累了,不如今日早点歇下?儿子见今日公务也忙得差不多了。”
“……今上说我太过刚直,而朝政之事往往需要有些变通方能有更好的效果。朝廷方破瓦剌、鞑靼二贼,北方急需人镇守这才调了我来此地坐镇。一是借我之名,二是用我之能,三是为继任者立竿。”说到这里,于谦再看过来的眼神中带有了几分询问的意思。
“借老爷之名当是为了震慑塞北诸部,时瓦剌来犯皆因父亲出谋划策领兵部上下一力拒敌,方有紫荆、居庸两关大捷,尔后方有也先送上皇回京。父亲自宣德时便得章皇帝委以重任,巡抚河南、山西诸地二十年方得回京,父亲清廉能干之名朝野咸闻,更以兵部尚书之职奉天子剑坐镇塞北调度镇守,因此塞北得以安定。只是这为继任者立竿…所指何意儿子不甚明了。”见投来询问的目光,于康老实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为后来者立竿这话可不好随便评价,这个后来者是指谁就很重要。以今上的作派,这个后来者若是指太子也是说得过去的。但是拿臣子给储君做榜样…这话说出去得有多么的作死啊~
&n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