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也会有个定性。还请诸卿早些编撰教本,以为后用。”
因材施教这都理解,可 “或文或武”是个什么意思?
大明皇子还有要学武的?不行不行,这可不行。
靖难之役也就是他行武出身的燕王朱棣能做得出来,回头看看人家湘王温文尔雅一派儒王气象就没这么回事。一听到说朝廷要对他动手,湘王立刻就把自己跟老婆孩子一把火给点喽~
藩王嘛,就该是这个样子才合适,绝对不能舞刀弄枪的,这样会给大明朝的长治久安带来不安因素的。前车之鉴就是皇室子弟绝对不能学武,否则那可是后患无穷的。
咱们就算再不济去学了什么又是善、又是忍什么的奇怪名头功法用脚指头、胳膊肘之类人体器官想问题也能知道,如果朱见深或者之后的继承人在武功上稍逊人一等,其他的皇子如果不打算接受景泰约法,那个后果…至少又是十数万人的死难,不敢想不敢想。
“回陛下,臣等定然不敢辜负陛下、辜负朝廷托付,一定好好教导诸皇子。”不管怎么说,先应承下来。至于教什么内容、怎么教,那就是我们的事情了。
“嗯,将太子并诸皇子托付给诸卿就是将大明的未来托付给诸卿了,在座的都是大明肱骨之臣,有学识有经验。治国安民之策,还望诸卿不要藏私。”
“臣等岂敢。”说笑话呢,藏私?大家寒窗苦读宦海沉浮不就是为了能将一身本事卖给帝王家吗,怎么会藏私。
皇帝这次的托付相当于承认大家帝师的身份了,帝师吔~
是正正经经的帝师,可不是像阉宦王振那种亦父亦师亦仆亦那什么什么玩意儿的那么个四不像。
“来,太子,给你的诸位老师正经行个礼。”朱祁钰招手叫过朱见深说道。
“是。”听到招呼,朱见深立刻规规矩矩走到众人面前,扑通一下跪倒二话不说一头磕了下去。
太子磕头,那是行弟子礼,哪个作死的玩意儿就敢受全礼了。一众内阁大臣立刻跪倒回礼,这是君臣之礼。
当年朱祁镇回京城时先是先向朱祁钰行臣叩君的大礼,一头叩下去后朱祁钰才假惺惺拜倒回了个弟拜兄的礼算是给一旁看着的文武百官一个面子。
而后世的影视剧中描述朱祁镇御驾亲征时孙太后送正统皇帝朱祁镇亲征时行大礼叩拜,也是符合封建王朝礼制的。
“这礼行的有点仓促,都没宰头牛杀个马什么的…要不再找个吉时补上?”正当朱见深和一众“师傅”们正自我陶醉、自我沉浸在叩拜大礼中不能自拔时,朱祁钰的声音不合时宜的打断了众人的思路。
啥玩意儿就宰牛杀马了,这是拜师又不是祭天地祖宗,又或者说还要盟誓讨贼什么的,怎么就要宰牛杀马了,不学无术的玩意儿!
好吧,这个不学无术的玩意儿是我们的皇帝陛下。看了眼年轻的景泰爷正斜着眼睛看着自己一干人等在酝酿感情,多少有些尴尬。
&n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