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伴君如伴虎,一不小心自己都没搞清楚状况就会被皇帝给弄死弄残喽。皇帝这一句话,无论朝廷里的文武百官还是宫里的嫔妃、内侍都会绞尽脑汁猜测一番。
这是对监察御史不满?不能呀,前几年这些挂监察御史衔的在周忱指挥下四处奔走,为了大明朝的财赋增长做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朝廷只升了周忱没有升这些人已经让人觉得是刻薄了些。
那这是对松江府还是对辽东不满?
松江府下的上海县曾经是出海和登陆的良港之一,上海上海,不就是因为从这里上了海才叫上海的嘛!如果不是因为有舰船从上海出海、登陆,上海就是一个破渔港子,从头到尾就散发着普通小渔村一般的经久不散的鱼腥味。一遇到梅雨季节,整个渔村里的人不但没心思看蒙蒙烟雨,还要担心自己家的茅草房子因为太过潮湿而发霉长出毒蘑菇出来。
没道理是上海,水师在崇明岛上修建了补充基地和防御措施,并没有听到说在上海、崇明两地有什么大的扩港动作,至少现在没听说过。那么这次真的就只是因为问案?
又或者,辽东的曹义那帮人好久没挪过屁股了,把辽东经营的如同自己家的后院一般,皇帝恼了?要用这个由头动一动辽东的官僚体系,而松江府只是被拉出来陪绑的吗?
对,这个原因更充分些,更符合皇帝的性子才对。哪有皇帝能够受得了臣子做大的,历朝历代杀功臣的事情多了去了,越是功劳大的,雄踞一方的,越是引起皇帝猜忌。对,一定是曹义那老货,辽东那一票人引起皇帝不满了……
朱祁钰并不知道自己一番为国为民的忧虑换来了朝廷内外的各种猜测,甚至流言很快就遍布京城。
毕竟景泰皇帝的行事作派与本朝历代皇帝都有很大的不同,要说对百姓仁慈,仁的有些过了。被后世称为明仁宗的洪熙爷在仁慈方面也是有限度的。
当年安葬魔皇永乐爷时,陪葬的活人妃嫔、宫人可不在少数,那可都是磕头求过这位仁宗皇帝的。那么多人就这么被活埋了,还不就是仁宗爷一句话,哪怕一个眼神就会有大臣跳出来找出一万种理由来阻止活人殉葬的陋习了。
没有,完全没有!
这位景泰爷一登基出手就恨辣到位,组织对抗外敌的同时还不忘记出手收拾了朝廷内外一番,多少勋贵都因此遭了殃。
就比如说那个谁谁谁…骑手卫那个百户叫个什么的?哦哦,朱忠!怎么就敢在景泰爷刚登基不到一个月就上奏参劾一干大臣呢?虽然是大多都是土木一役阵亡的人,可那都是重臣呀!而且这个朱忠还毛发未伤,这就很耐人寻味了。
当时被参劾的成国公朱勇、修武伯沈荣虽然因为战死了没有受到朝廷再度追究,但他们的后人袭爵问题不也一直没解决吗?就这么一直拖着,让他们子侄都去军中历练…练你妹呢练,咱大明朝从来就没这个规矩不是。
顾兴祖那货就更加倒霉了,虽然土木一役没死掉,同样被参劾后至今还在一线边塞苦苦打熬。要说这货也是该,什么破事都没少干,自己下属的妾室都要霸占。霸占就霸占吧,给人家正妻一份值当的家产不就完了?小妾而已,与驴子有什么分别,都是能用的时候拉出来骑骑,高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