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说事的。”王文眼珠子转了转,朝于谦一个眼神后开始打起了哈哈。
皇帝不提具体哪个案子,那我们也不提。真是主动提了,说对了正合圣心那是揣测圣意,说错了那搞不好就会大祸临头。都是经历过好几朝的老臣了,这点心眼还是要有的,不然这会坟头上的青草都喂过几茬羊了。
“唉~谁跟你们讲那些了,这几年官制革新我还是放心的。南、北二京在国子监下设的专科学院朕很满意,有些人他虽然做不了学问,但是他能专精某一项,那已经是了不得的事情了。”
“是是是…”王文带头扮起了小鸡啄米。
“朝廷取士,三年不过取一、二百进士,各地的举子、秀才、童身怎么办?就不能让他们闲着,不然这些书不是白读了?”朱祁钰搞改革一刀斩了举人、秀才白拿朝廷禄米的福利,更是一个“士绅一体纳粮”割了那些凭功名搞“飞洒”、“诡寄”这一套白占朝廷便宜的手段。
特别是廉政公务局和税务局打配合,多少搞飞洒、诡寄的差点没一口血喷出来。占了朝廷好处全给退了出来不说,还有不少为此摊上污点被夺了功名。
被夺了功名呀~是被夺了功名!一切功名利禄就化为烟消云散了,从此没了翻身的机会。虽然也引起不小哄动,但皇帝陛下一句话问道:“得了功名后损公谋私出自《尚书》还是《春秋》?”就给堵了回来。
读书人读书人,读书得了功名就用这种方法白占朝廷的好处自然不符合孔孟之道的,何况扣上了贪腐、偷漏税的名声,就算不夺功名这辈子也毁了。只是让补上税款改正后用心办好朝廷交办的差使就得了,非有作死的要闹上一闹,也不打听打听景泰皇帝朱祁钰是吃这套的人吗?活该被夺了功名。
“朕到现在对于国子监针对久试不中的秀才安排集训的成果还是满意的,考不上举人没关系,愿意在国子监下认真学一门专业给安排到六部之下为事官也是不错的出路。”
“考了好多年都考不中,不能这辈子就这么废了不是?而且读书人不能一味守旧,放不下面子,这‘明经科’出身也是官嘛!”大明朝当然没有明经科,朱祁钰也就是打个比方举个例子而已。
科举制度是朝廷选拔人才的基本策略,从隋朝使用至今一直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不二法门,自此打破了官阀世家垄断朝廷官员选拔的制度。
但同样也让多少百姓家雪上加霜,多少穷苦人家倾全家甚至全族之力最后供养了一个手不能提、肩不能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读书人,整日里只会痴痴癫癫梦想着有朝一日高中能够改变自己、改变家族的命运,实际上就连两餐一宿都改变不了。
“回陛下,这读书人可不就想着能够靠着自己饱读诗书以自己的才华为朝廷出力嘛!要说读书人放不下体面…这读书人久读圣贤书,心中自有沟壑,如果都……如果都跟田里扒土的,坊里做工的一般了,那人家还读什么书呀!早早下地干活或是出门务工,多少也积攒了些家业,再不济至少也都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