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一定要让和亲的公主学个通透才行。
但千百年来唯独不变的似乎就是“宁为贵人妾不作穷汉妻”了,莫说官勋人家,就是富户家里也要认两个干女儿的。大明朝廷自朱元璋建国开始就定下了不让平民纳妾的规矩,可是朝廷没说不让人认干女儿吧!
白天是干女儿,晚上是干~女儿,那种滋味可不是普通百姓能够理解的。哦哦,普通平头百姓可以理解,因为会有女儿出去找富贵人家认干爹的。
就“干爹”、“干女儿”这个问题早在正统三年十一月时就有大理寺评事王亮专门提出过要求地方官衙对这种情况进行区分,要进行身份核对。按照王亮的观点,这些干女儿基本上都住在干爹家里,那么就应该检查其中是不是存在两性关系?
如果没有的,则承认是干亲,如果有嘛……按乱伦论处。
呵呵,这种事情怎么盯?怎么查?今天查了没有,你走了之后是不是可以有了呢?地方官府是月月查、年年查吗?这就很扯蛋了。
既然没办法靠官府查获,地方上这种事情又见怪不怪几乎没有什么人会举报,即便正统朝将此“着为令”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卵用。
换个角度思考,平民家的姑娘认了富人家干爹去了,富人家的女儿给官宦家当妾室去了,官宦家的嘛……反正剩不下几个姑娘给平头百姓生孩子了。
老百姓衣食足,可不就要想想传宗接代的事情了。朱祁钰一直认为朝廷不能像个裱糊匠一般,发生问题了想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能提前预防问题的发生。
更可恨的是一些方针政策因为缺失管控,最终造成老百姓没了活路又无力造反,只能选择对弱势群体撒气的方式报复社会。究其根本,这还不是朝廷无能吗?!
“外番女子若有仰慕我中国的,凡自愿嫁入中国,习中华文化,那便准予以国人示之。这个差使由理藩院牵头,杨卿理个章程来,朕让礼部、户部协助理藩院来操办。”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千古不便的道理。既然中国的女子都想嫁入豪门,那不妨吸收外番女子进入中国来。
虽然民间千百来的传统就是男聘女嫁,男方如果聘礼重了女方嫁妆也不能轻了,否则会被邻里说闲话,女人嫁入夫家后日子也不好过。但是总有些地方总有些人家,拿嫁女儿当卖女儿似的算计。
当然,现在大明朝还好,没有动不动就允许和离这么一说,而且受封建礼教思想影响也没那么多想法,否则这大明朝百姓可以娶的女子就更少了。
朱祁钰现在也算是提前干预了吧!
让外番女子提前大批量进入中国,为中国男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