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岂敢,还请陛下收回成命。”大明朝的爵位是没那么好得的,太祖时就定下了非军功不获爵的规矩,一个说文人不像文人的文人,有什么资格跟武夫抢爵位,还是不要想太多才好。
“嗯,也好,太祖时定下的规矩不好随意破了。”朱祁钰好像才想起一样,又问道:“杨卿以为三保太监当得封爵否?”
郑和下西洋之前就颇有军功,如果不是个宦官,又是个回族,封爵的机会还真不小。
“这…臣不敢妄议。”
“金英在福州、泉州、广州都建了三宝庙,朕以为很好。三宝庙建好了,但缺了点气势。朕有意追谥其为致远伯,劳杨卿明日上个本。”
就知道没有好事,但没有想到这种破事能轮到自己。给宦官追封爵位的事情怕是要被文武百官骂娘的,那岂不是在朝堂上会被更加孤立?
杨善不敢想,也不能想。别人可以做强项令跟皇帝硬扛,搞不好会惹来朝廷一片叫好之声,就是在朝外也能增加野望的。可自己如果不做个幸臣,难道还能有机会做个直臣。
“臣……遵旨。”屈辱感,没有的。相比起来,自己和儿子的命摆在这里,杨善还是知道权衡轻重的。
“那臣这就告退了。”杨善想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出去还能找机会透个音,让朝臣们有个心理准备不要在朝堂上向自己发难。
“且慢。”朱祁钰叫住杨善问道:“岳谦等人写了大兄北狩时遭遇并塞外所见所闻,朕有意请杨卿来补充一二。”
说着,录事的内宦准备好笔墨坐在一旁,就等杨善回忆了。
身为随朱祁镇北征的重臣,杨善自然只能补充出征前后的内容。身为迎驾使臣,在迎驾时与也先等人耍嘴皮子的也是杨善,自然也该出来给个详细说法。
圆凳被搬到了身后,茶几上摆上了香茗,杨善想拒绝也没法开口了。
明太祖朱元璋曾在洪武二十年正月命令宋国公冯胜为征虏大将军,颖国公傅友德为左副将军, 永昌侯蓝玉为右将军,南雄侯赵庸、定远侯王弼为左参将,东川侯胡海、武定侯郭英为右参将,前军都督商暠参赞军事的豪华阵容率领二十万大军北伐。
该年六月,北伐获得成功。纳哈出投降,辽东地区的残余势力被基本清除。随后朱元璋在朵颜山附近设置朵颜、 福余、泰宁等羁糜卫所直面鞑靼或瓦剌。
这些羁糜卫所与陕西、山西一带正北边(相当于今包头、呼和浩特、宁一带)设立的镇虏卫、玉林卫、云川卫、宣德卫、官山卫、察罕脑儿卫等形成大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第一道缓冲线。
再加上十几个塞外王的第二道防线和洪武时期自西北到东北的百余卫所,大明北方形成完整的三道防线。
可惜被朱棣发动靖难时打破了大明北方防线布置后,再也没能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