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来还年轻很多。
“如此,就拜托于卿、陈卿两位,领内阁共商变法革新事宜。这第一道,便从军户着手。”说罢朱祁钰起身拉住两人的手说道:“两位皆乃肱骨之臣,兵事为保境安民第一要务,来不得半点含糊。早日清除军士兵源问题,就解决了朝廷无兵可用的隐忧,一切拜托两位了。”
话说那么肉麻就算了,关键是还拉着两个老男人的手,那股子热情劲让人直掉鸡皮。
“陛下言重了,这是臣等份内之事。”于谦急忙回答道:“陛下,前有吏科给事中程信曾上言北京城防帖曾言及募兵之事。臣等商议后以为北疆之危已解,便未曾专奏于御前。如今看来,确是臣的疏忽,还请陛下降罪。”
“哦~所奏为何?”朱祁钰问到。
“回陛下,程信奏章所言大致为‘京城召募勇敢,固有乐于向用者,亦有不愿应募者,盖其意谓有功则受官赏于今日,无功则难免军于后日,怀此疑惧,隐匿者多。乞敕该部榜谕军民、官舍、匠役人等,但有勇敢应募奋力出奇有功者,不次升擢;无功者,事毕听回。如此,则人疑通财富而勇敢至矣!’”
“这……是大致为此?于卿竟有过目不忘之能!妙啊!”朱祁钰夸赞道。
“廷益兄大才。”花花轿子众人抬,何况于谦真有本事,陈循也不吝啬接口称赞道。
“全赖陛下洪福,程信所奏确实一针见血,臣便记下了。”说罢,于谦冲陈循笑笑,算是回应。
“如此说来,于卿以为募兵可行?”
“可行。”
“嗯……那是最好不过了。其实我原意并非只改勾军、清军制,实际上我想改的是整个军户制。”说着,朱祁钰笑着轻轻摇了摇头说道:“我也知道此事非一朝一夕可成,既然谈到此便跟两位提一句。我本意是想彻底废除军户、贴户制,天下百姓均可自愿应募投军。”
后世的征兵,不是谁想来就能来的,政审一关过不了,身体素质再强都白搭。更不要说还有身体素质考核这一关了,否则到了前线身体不达标,也只是拖累战友的货。
“从军伍开设学堂,从军者先识文断字而后锻炼体魄。如此一、二年,再练阵列杀敌技艺,然后巡边。数载后转运军,或归原籍操练新入军者一、两载,然后归田。”朱祁钰在于谦、陈循面前画了一个十余年的育人计划。
让军户中的男丁能够通过进入军队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和加强身体锻炼,然后再投身到军队中参与军事活动。当身体机能开始达到顶峰之后再转身投向军队新人培养或后勤工作,最后回归田园生活,多么美好的画面。
“从军……也要识文断字?”陈循有些不敢相信这个大胆的想法。
“军中也有工匠,还可学匠艺。”朱祁钰肯定的说道:“离开军伍后,可自愿选择农耕、工匠。官衙有弓手、驿卒一类也应当就近安排。”
经过多年学习、训练的军人,退伍后安排到政府部门任职即能整体提高工作人员素质还能解决就业和农村城镇化。
毕竟地只有那么多,再怎么清退、开荒也赶不上人口增长速度。朱祁钰还是忍住了没提后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