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靠着一腔热血就能把事情办妥的。
有了大太监李永昌做陪,这个扛锅的人就够了,捅的篓子再大也有人一起扛,这个时候迎驾钦差的机会谁都想争一争了。
“陛下,臣愿出使。”胡濙请缨。虽然一把年纪了,但身为礼部尚书义不容辞。
“启禀陛下,胡阁老身为四朝老臣,又是正统辅臣,身居尚书之位,不宜出使。臣愿代往。”这时,一人出班奏事。
杨善!
鸿胪寺掌寺,礼部左侍郎,杨善。
这厮真是命大啊!朱祁钰如是想。
要说起正统帝复辟,主力是石亨、曹吉祥、徐珵三人,而要说还有人出力就唯有这个杨善了。
吃着景泰帝的饭,干着砸景泰帝锅的第一人。很早就自荐出使塞外与也先洽谈放回正统皇帝的事情,出使回大明后更是不遗余力变卖家产私自与瓦剌联系,想尽一切办法迎回正统帝。
乍一听觉得这是个忠心臣子,可这货因为受到牵连早就该仕途止于永乐朝了,为什么能够混到景泰朝还官居鸿胪寺掌寺、礼部左侍郎呢?
无耻!除此之外还能有什么。
就这货入了两次狱,可不是于谦那种被人陷害入狱的,更没有百姓、官吏去设法救助。
杨善本来只是靠着钻营混进了“靖难”阵营,因功得了个黄仪所引礼舍人的小官。然后在永乐元年被改为鸿胪寺序班,还是小官中的小官,
因为受到牵连没能迎来升官反而被抓进了监狱。
第一次因为无妄之灾开始牢狱生活的杨善万念俱灰,在狱中受到了狱友章朴的开导,因此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章朴为人有骨气、有思想,对于一代魔皇永乐大帝下令上缴和销毁方孝孺诗文一事持反对态度,私下藏了《方孝孺集》。
杨善以借阅为名拿到文集之后立刻向永乐朝廷告密,可怜好朋友章朴都没搞清楚状况就被永乐帝以“建文奸党”的罪名给砍了脑袋。
就这样,杨善因为揭发有功而官复原职。不久后又被永乐帝升为鸿胪寺右寺丞,到了洪熙即位后升为鸿胪寺卿。
要说这位杨善除了钻营之外,实际工作能力还真不咋的。宣德六年十月时就被“以典仪失职,为监察御史所劾,下行在都察院狱”,于是杨善又开启了第二次牢狱生活。
宣德皇帝相比较自己那个倒霉儿子正统帝真的对臣子们算是和善的,没下死手,只是关了杨善一段时间就给放了出来。虽然撸掉了杨善的职务,但还是给了他“免冠带视事”的起复机会。
于是,杨善又有了官复原职的机会并逐渐靠着混资历得到了提升。
如果说这些都还不足以说明杨善只是个惯会钻营、品性不良的小人,那么可以从家风中得到证明——杨善儿子杨容伪造中官笔迹,将宫里的金银借给前工部尚书吴中被人告发。
没有被连坐的杨善到了正统中后期终于靠着熬资历混到了礼部左侍郎,但仍然只负责鸿胪寺就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