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做出深思状,然后正色回复道:“老奴于永乐年间入宫只是做些洒扫杂役,至洪熙年方有些正经差使。幸得章皇帝(宣德帝谥号:章皇帝)恩宠,得了内宫监差使,方才有今日侍候皇爷之福。”
“不敢劳皇爷动问,南疆乱局老奴却是知晓一二,皇爷若是耐烦,老奴便唠叨一阵子。若有错漏处,还望皇爷莫怪。”做到内宫监太监位置的老宦官果然是个人精,先把话头扔在前面铺垫好了,自己错漏的后路安排到明明白白的。
“但说无妨。”朱祁钰笑笑,示意兴安随时可以开始讲了。
靠自己查资料去了解乱局或是听百官解说都只是片面的,侍候过几任皇帝的内官有自己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从他们那里听来的消息可以换个不同的角度用来做决策的参考。
何况长夜漫漫,听个睡前故事也能助眠不是?
看到朱祁钰认真的态度,兴安也打开了话闸子,一个大明天朝上国的耻辱就被一点点扒开了。
英国公张辅时,曾经三次平定交趾叛乱,也使张辅位极人臣封无可封赏无可赏,于是被朝廷调回改为升迁张辅的助手安远伯柳升负责镇守交趾。
柳升也是有智有勇的战将,先是跟着张辅数次南征,随后又扈从永乐皇帝征阿鲁台再次晋升。因为战功一步步升到了安远侯的位置上,也到达了他人生的颠峰。宣德四年,都察院御史顾佐建议解除张辅兵权“朝夕侍左右,谋画军国重事, 进阶光禄大夫、左柱国、朝塑望”,更是在宣德朝中期被安排“监修两朝(永乐、洪熙)实录”。
交趾连着被平了三次后并没有彻底臣服,而是再次反叛。到了宣德年间柳升中了黎利叛军奸计战死在倒马坡,明军大败而归;使得明军平叛的大好形势被一举破坏。
另一路明军总兵官就是在这一次战争中与现在负责守备提督居庸关的罗通结下了梁子的前太子太保、成山侯王通!
当时官方奏报上称因为柳升的败亡造成“王通全军绝援,遂弃交趾”,而实际上王通当时确实也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责——私自与叛军签订丧权辱国的和约!
王通做为靖难功臣后裔,起点就比别人要高。年纪轻轻就承袭了父亲王真的官职民为了都指挥使,接手了父亲留下来的军队。在后面的战事中王通步步积累战功升到了都督佥事,又因为自己父亲王真之前是有爵位的被人重新提起,于是被封了武义伯。
到了永乐十一年,王通已经升为武义侯了,更是在永乐十二年随永乐皇帝朱棣北征成了“并领右掖”的大将。短命皇帝洪熙帝继位后王通被授命“掌后府事”(五军中的后军)“加太子太保”衔!
而王通也因为战功卓越在宣德初年被派到交趾参与平叛,而此时的王通已经是江湖越老,胆子越小了,没有了敢死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