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净找太子党的官员给二皇子当老师啊?
这其中有两层原因!
第一,皇帝要换太子,开始培养二皇子!
第二,皇帝要彻底断了二皇子的路,才找太子党的人看着他。
很明显,第二种的可能性比较大!
太子是太上皇和先太子认定的隔代继承人,而且苦心培养多年,寄予厚望,如今又被皇帝派到嘉峪关坐镇,怎么看都没有换太子的意思。
不说朝政,就说亲情,任谁都能看出来,皇帝还是对太子这个大儿子感情最深,又是嫡出。
而且换储君这种事,不是皇帝说换就能换的,朝中的臣子反对,皇帝一个人压根换不了。
如今皇亲,勋贵,包括文官都是支持太子的。
朱雄英今天要换太子,明天老爷子就得从凤阳来抽他,还有他最怕的临安公主。
可现在想找一个有名望有学识且不是太子党的人来给二皇子当老师,还真不太能找出来。
而且二皇子自己也说了,不要武将,只要文官。
朱文坷有些为难,傅友文确实是文官,资历,名望,能力都够,但他是淮西党的人啊。
不说太子,就说出身,他的母亲是徐达徐家的,太子的母亲是李善长李家的,而那些淮西党大部分都是跟着常遇春出道的,他们和徐家不仅尿不到一个壶里,反倒暗中较劲呢。
朱文坷虽然身居宫中,但对朝中的派系斗争还是了解一些的。
“傅公虽好,但儿臣……儿臣……”
“不想要是吧……”
朱雄英长叹一口气,说道:“去翰林院找方孝儒吧!”
朱文坷一愣,立马行礼道:“儿臣多谢父皇!”
“去吧,去吧!”
朱雄英摆摆手,放下手中的饼子,感慨道:“日子过的好快啊,朕一直认为太子长大了,没想到老二也长大了!”
詹徽趁机说道:“陛下,二皇子喜爱读书,宅心仁厚,日后定是一位造福封地,宽厚仁善的藩王!”
“希望如此吧!”
朱雄英摆手道:“好了,不说这些,除了兴大案抄家,难道就没有其他办法吗?”
詹徽也是无奈的说道:“除此之外,那就只能增加赋税了,自陛下登基以来,推行新政,又三番五次减免百姓赋税,如今朝廷受战事之困,即便增加些赋税,百姓也是可以理解的!”
朱雄英听后却是摇摇头,说道:“百姓过上几年好日子不容易,朕怎么忍心再让百姓受饥饿之苦,宁愿不打仗,朕也不想将繁重战争负担加在百姓身上!”
其实在詹徽等人心中,永兴皇帝什么都好,对亲人,臣子,对百姓,乃至对宫里卑贱的太监都不错,几乎没有动辄打骂处死之时,不过,有些时候实在太过的仁善了。
战争的消耗实在太大了,一年的赋税打不了一年的仗,之前好不容易攒的家底,顷刻之间就没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