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言官闻言羞愤难当,但争辩说:“农民确实不容易,但粮食这种必需品一涨,牵一发而动全身,衣食住行肯定都会上涨,虽说现在暂时有政策压制住,但不少商贩还是蠢蠢欲动,若是到时压制不住,所有物价全部上涨,农民生活岂不是更不容易了?”
“那就一直压制住。”宫明月接话,“本公主虽然不懂政事,但也听父皇提过,现在大历种田的年青人越来越少,国库的存粮也越来越难收,这要是一直这么下去,打起仗来将士们都怕没饭吃。不涨米价农民不愿意种田,农民不种田谁来种?让你们这些当官的么?”
沉默的众官闻言赶紧发声,纷纷说大公主说的没错。
但许言官是个牛脾气,又说:“假如米价一直上涨,种田炙手可热,那些饱读诗书却名落孙山肩不能提手不能抗的学子们又该如何自处,他们也去种田么?他们原可以当教书先生,受人尊敬,但假如收入比不过农民,便会被人瞧不起,当一个国家的读书人被看不起,那一个国家还有未来吗?”
“你这话说的有点问题,既然饱读书诗怎么会名落孙山。”宫明月耸肩,“而且这跟米价有什么关系,难道米价不涨,那些学子不会落榜了?总会有人落榜的,落榜之后他们肯定要另谋生路,教书也好,种田也好,那都只是其中一个选择,没有人强迫他们,至于你担心的米价上涨幅度,我相信暮云朝心里肯定有数。”
“米价暂时不会再涨。”暮云朝点头,“我会把价格把控好。”
“但是啊,我还想说一句。”宫酒插嘴,“读书人怎么就应该比农民高贵了?农民收入为什么不能比读书人高?本就是多劳多得,各凭本事,不能自己没本事,就怪别人爬的高吧?人不行不能怪路不平。一个读书人不知道改进自己,只知道埋怨别人,拉踩别人,那他还做什么教书育人,教出来的,怕也是一群怨天尤人的废物吧?”
米里掺沙借鉴了下和珅的典故哈哈,因为大历架空设定在大明朝后的平行时空(就相当于清朝被删了),所以和珅不能写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