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颜如少童。
《舜典》:岁十一月朔,巡狩至于北岳。
北岳恒山早之名最就见于〈尚书·禹贡〉《禹贡》:太行,恒山。
孔子编定的《尚书》中“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如岱礼。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如初。十月一月,朔巡守,至于北岳,如西礼。
战国成书的《周礼》中首次提到五岳《周礼·职方》中,并州,其山镇曰常山(恒山)。
司马迁着《史记·封禅书》中也提到五岳。汉武帝时正式创立五岳制度。
《汉书·郊祀志》载,汉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颁诏,确定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为南岳,恒山(大茂山)为北岳,嵩山为中岳。
《尔雅》:恒山为北岳祠典,五岳之一也。
北岳大帝,北岳神的形象,《云笈七签》说:“北岳神君服元流之袍,戴太真冥冥之冠,佩长津悟真之印,乘黑龙,领仙人玉女七千人”。今天,人们所见到的北岳神,河北曲阳北岳庙壁画上的样子:身穿衮服,头顶王冠,胡须飘然,丹凤眼炯炯发光,挺胸正坐,帝王作派,一付威严,与文献记载相差无几。《古今图书集成·北岳恒山之神外部编》记载:“北岳恒山君领仙人玉女七千人,北岳君服元流之袍,戴太真冥灵之冠,佩长津悟真之印乘黑龙”。还有,hEb省怀安明代建筑昭化寺壁画中的五岳神祗群像,《五岳大帝江河淮济四渎王众》组图中前排位置可以看到“五位岳神均头戴朝天幞头,圆领中袖朝服,腰束玉带,足蹬黑履,均挺胸叠肚,三缕短髯。或作禀事状,或作静听装,或回首状,态度安详自然,一幅幅王公形象”。
北岳初称“北岳神”执掌一方,周礼视五岳三公,以公侯待之。初唐时北岳被称为“北岳府君”,中唐起五岳始加封号:天宝六年(公元784年),唐玄宗李隆基下诏封“北岳神为安天王”;宋真宗于大中祥符九年(公元1016年)加封北岳安天王为“北岳安天元圣帝”并封帝后之号;元代在前几代基础上复又对北岳安天大贞元圣帝加封“北岳为安天大贞元(玄)圣帝”;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北岳又改封为“北岳恒山之神”。
北岳祀典,汉之前,五岳的祭祀之制因势而异,各有不同。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设专职祭祀人员,汉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颁发诏书,确定了具体的五岳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