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按照剧情走向,他必须死掉,这才是合理的。”
杨叶道:“如果这部电影的票房很好,我们就可以开拍续集。主角却死了,如何是好呢?史泰龙先生,你也不想后面没钱赚吧?”
动作片的特点就是……一部火了,就可以一直水,至少水五部,票房价值不榨干,绝不收手。
这编剧把兰博给写死了,这踏马不是跟钱过不去吗?杨叶第一个不答应。
史泰龙一听,卧槽,好有道理啊,那我不能死。
谁会跟钱过不去呢?
其他几个编剧很不服气,杨叶不理他们,又继续指出他剧本中各种拖沓的地方。
“虽然你们的剧本改编得很合理,细节也把握得很好,但是我还是要说,我们必须注意电影的时长。而且这还是一部动作片,电影中战斗的场面要占很大的篇幅,你们的剧本,信息太过密集了,按照这种拍法,要拍成电视剧才行,我们必须要懂得取舍。”
其实这些编剧没有错,一般来说,一部电影都会拍很多素材,然后在剪片的时候做出取舍,才能完整地剪出一部电影来。
素材多了不要紧,少了就很麻烦。
如果素材太少,剪辑师就只能每个镜头加一点,走路走远一点,汽车开多一点,再加一点闪回……这样磨时长。
虽然也可以磨出来,但是极其拖节奏,会很影响观感。
很多人觉得,我穿越了,我上辈子看过很多电影,我就可以做导演,把那些电影照着抄出来赚大钱。
没这么容易的!
你只看过成片,你没有看过母带,你根本不知道拍出来的素材是什么样子的啊!
照着成片拍吗?比如徐克的电影,以剪辑节奏快而著称,号称“暴雨式剪辑”,你照着抄,根本抄不了。
因为成片里展示的镜头只有很简短、很稀碎的片段,你想照着抄的话,根本就是盲人摸象,不知道完整的镜头是什么样的。
杨叶即使拥有“神威”,刚拍电影的时候也没敢乱来。
他为什么选择《少林寺》呢?
除了《少林寺》在原时空全球大卖之外,还因为《少林寺》全是长镜头,机器摆在那里不动的,比较容易复刻。
等他一部电影拍完,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面的电影,节奏才快起来。
杨叶大段删除了《第一滴血》剧本里的剧情,最后的剧本厚度,几乎只有原来的一半。
编剧们看完之后,发现果然非常流畅,紧凑。
但他们还是问道:“如果最后素材不够怎么办?”
杨叶自信地道:“由我来导演,不会不够!”
这话让史泰龙眼前一亮,杨叶愿意做导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