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给苗晴她们,是因为他觉得,相比自己的天赋异禀,如果苗晴她们这些靠着勤修苦练的普通民乐人能获得成功,或许会更加鼓舞人心。
而且,周末也的确在苗晴她们这一群人身上,看到了对民乐的坚持。
所以周末觉得自己能在后面推动,也是一件很值得让人开心的事情。
“还有一段练习的时间,好好练习,我相信你们到时候会一鸣惊人的。”
周末鼓励了之后,又给她们打预防针,“就算席格他们不懂得欣赏,也没什么,民乐也不一定需要西方音乐的认同。”
“反正有你在,我们都不紧张。”
苗晴咯咯一笑,心情也变的轻松了许多。
“对,有我在呢。”周末笑着点了点头:“你们好好练习,我过几天再来看你们。”
“好的。”
……
几天后。
浦海之秋音乐节的事情,随着伊尔特这几个老外的离开,也终于告一段落。
但是,民乐圈子的整顿却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在这几天中,陆陆续续有处罚公告在文联官博上公布。
整个民乐圈的风气,在此次的整顿之中,被肃清了不少。
整顿并不是说就能立马让民乐圈子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至少可以为在他们头上悬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与此同时,回到了伦敦之后的伊尔特在《留声机》杂志上发表了一片专栏文章。
【西方的听众,你们知道自己错过了什么吗?】
在这篇文章中,伊尔特像是写散文似的,把自己这次浦海之秋音乐节之行进行了细致的描述。
“我从未想过,会有一门乐器像唢呐一样震撼我的灵魂。”
“在听过《百鸟朝凤》之后,我以为这就是华夏民乐的艺术巅峰了,但这时候有一个人告诉我,不,这并不是,唢呐不过是华夏众多民族乐器之一。”
“然后,我就听到了《良宵》,它再次让我受到了震撼,让我知道了什么叫做东方的弦乐之美……”
伊尔特到底是个乐评人,用了极大的篇幅去试图描绘出《百鸟朝凤》和《良宵》这两首曲子的魅力。
但到了最后,他却又说自己的语言太过于匮乏,描述出来的,只是他感受的万分之一。
网友们在看完人民音乐转载的这篇文章之后,都有些脸红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