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家有两个席位,把我和南风选上去吧!”
李正西忽然问:“这封关自治,对咱有啥影响么?我怎么感觉没变化,老张以前也不咋听京城的调令啊?”
“完全两码事儿!”王正南谈兴大起,“以前不听归不听,面子上还得过得去,一旦封关自治,税都不用上交了,到时候省府有了钱,不是修路,就是盖工厂,凭咱家的关系,喝口汤不成问题。”
赵国砚撇撇嘴说:“那也得看这仗能不能打赢,万一老张真下野了,咱最好提前防备防备。”
众人默然点头。
一朝天子一朝臣,江家底子不干净,自然担心改换山头以后,会遭到清算。
话到此处,江连横的神色稍有转变,俯身掐灭烟头儿,沉吟半晌,却说:“放心吧,老张不会下野,刚才我听孙司令说了,鬼子那边已经下了决心,要保老张,直军没胆子打到奉天。”
王正南朗声笑道:“哥,你说这事儿,我刚想起来,前两天我去附属地晃荡,还看着几个鬼子拉条大横幅,上头写着‘张雨亭后援会’,好家伙,比咱还上心呐!”
众人正要议论时,久未出声的胡小妍忽然接过了话茬儿。
“仗打不到奉天来,那北风现在有消息了吗?”
话音刚落,屋内的气氛急转直下。
有道是,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从开战以至如今,赵正北音信全无,老哥几个大大咧咧,心里虽然挂念,但不至于茶饭不思,却把胡小妍和花姐急得够呛,整天胡思乱想,心里惴惴不安。
江连横缓缓摇了摇头,却说:“暂时还没有。”
“怎么能没有呢?”胡小妍埋怨道,“你这个当哥的,能不能上点心?”
“我咋没上心?能托的关系都托了,这是打仗,不是闹着玩儿的,前线输成那样,多少人都失联了,哪能说找就能找到?而且,吴大舌头派人发的电报,你不是也看见了么?”
吴老二去奉军退防地求见张大帅,还真帮江连横问了几句,翌日下午,就发来了电报。
电报上说,已经跟滦州、榆关两地督战队打过招呼,让他们时刻留意军官赵正北的动向。
怎奈前线混乱不堪,许多部队被打散以后,又临时重组、混编,一时间并未打探到有关北风的任何消息。
不过,赵正北的原部番号倒是查出来了——西路军第二梯队。
这支部队多半遭到了直军缴械,只有少部分被阻击歼灭。
吴大舌头也是个厚道人,没多大架子,临了还在心中宽慰了几句,劝江连横不要心急,凡事无绝对,赵正北未必遇难,就算被直军俘获,只要肯花点银子,换回个下层军官,总是不成问题。
“钱我早就准备好了,关键是人呢?”胡小妍反复叮嘱道,“还是得勤问,不能马虎了。”
客厅内除了薛应清和赵国砚,余下几人,都是从小一块儿长起来的,彼此情同手足,自然格外担心。
可是,战火无情,军令如山,就算真找到了北风,恐怕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