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流年撷萃 > 要告别假期了

要告别假期了

sp;   当这篇文章发到微博上时,就有网友看了后说,产生了兴趣。

    我对这类回复也是很在意的,看看人家怎么说,这是读者的反馈。

    人家说是对苏州评弹产生了兴趣,可惜听不懂,提出是不是可以有文本参考。

    我当时就在想,如果要有文本的话,那么就要每天去听写一段了,先去试试看,听写下来感觉如何。

    一开始的时候,我是很不适应的。

    后来,慢慢地也就顺了。

    于是我接下了任务,经过权衡和尝试,决定每天就听两分钟左右评弹,听后记录下文本。

    别看评弹里只说两分钟,我要听的起码就是十五分钟。

    这不是什么需要用很大的力,却是细磨的工夫。

    这一档书有32回,听到现在也过半了,估计年底前可完成。

    今天早上我在想,苏州评弹和评话有很多好的东西,可现在大家一来没时间,别看每天不见得很清醒的知道忙的价值是什么,可真的是又忙又累。二来,苏州评弹有地域性差异,过了江浙沪一带,的确是听不懂的。而且世界再怎么发展,要去联系贯通这种小事物,也未必能行。

    但是我今后如果不写作了,大可以继续翻译苏州评弹。

    一早就说了,人家是前苏联翻译,我倒好,是苏州话翻译。

    不过这件事是可为的,很多评弹优秀剧目,都可以通过听写文本的方式去传播,这样的话,我有的要做了。

    现在也发现,像这种地域性强的文化产品,一定要准备本地版和通行版,起码是两个版本。

    当初的粤语影视剧就是这样完成流通,乃至流行一时,至今还有余韵。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什么不用来发展具有地域性,而且是优秀的作品呢?

    这不需要宏制和巨资,要的是静下心来做的细小工夫而已。

    还记得以前看书,看到杨绛先生,她年轻的时候在写文章,到了后来,她就在翻译,而且她翻译得颇有神韵,有人评论说,她在两种语言之间化进化出,得心应手。

    一开始被发现会写作时,爸爸也跟我说,让我多去学一点语言,很多作家到了后来不写作了,他们就翻译的。

    当时我听过也就算过。

    说实话,我也不喜欢英语,对英语没有产生感情。

    是有人学习语言,是因为对人家的文化感兴趣。

    我就觉得我们的传统文明很精彩很灿烂,不想学其他的。

    哈哈,那时候就是这么清高,而且不知天高地厚。

    这还是到了现在,接触了编程,这才知道,英语和数学的重要性。

&n>>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仙侠:仙人抚我顶,我授仙人长生大婚之日,我将未婚妻捉奸在床种菜骷髅的异域开荒万古帝婿将北伐进行到底大国崛起:从军工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