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人最重要的事务。这一点,倒是与利玛窦之流的传教士颇为类似。
事实上,崇祯年间援明葡兵的统领之职有多人竞争。公沙最后能如愿当选,主要是因为包括两广总督李逢节在内的广东官员都支持他,可见此人在大明官场上有多么吃得开。
“你等这次出兵,兵头可派了人来?”林海听完公沙之言,沉吟片刻后问道。
他所说的兵头就是所谓的澳门总督,由代表葡萄牙王室的果阿副王所任命。澳门总督名义上是澳门的军政领袖,但实际上却被本地葡人自行选举的议事会架空,只在战时拥有一定的权力,所以被称为兵头。
林海想通过秀肌肉与果阿结盟,那么他应该秀给澳门兵头看,而不是议事会。因为果阿副王未必会相信澳门议事会,后者的利益很多时候都与葡萄牙王室不一致,甚至有严重的冲突。
比如在是否派兵参与明清战争之事上,澳门兵头就十分积极,因为议事会之所以能架空代表王室的总督,其前提就在于广东地方官员只认商人行会性质的议事会,并不认外国君主派来的总督。
但假如葡兵在明清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这个局面很可能就会被打破,葡萄牙说不定能直接获得与大明建交的机会,如此一来议事会自然就靠边站了。
在这件事上,耶稣会和澳门兵头的利益也是一致的,因为教会也希望借此获得更广阔的传教空间。
正因如此,首任澳门兵头马士加路也在上任后不久,就与耶稣会联合提出了一份雄心勃勃的援明计划,打算在孟加拉组织一支3000人的远征军,开赴辽东前线援明,但最后因种种原因而不了了之。
天启七年,耶稣会传教士陆若汉又忽悠朝中的西法党人,推动天启皇帝下令从濠镜募兵。但这事最终被澳门葡人的议事会搅黄了,给出的理由是澳门面临荷兰人的威胁,派不出兵。
其实这次朝廷一共就打算征募20名澳夷作为火器教官,对澳门的防御来说不可能造成多大影响,这个理由可以说非常牵强。
但广东官员和士绅都站在议事会这边,因为他们的利益和议事会一致,就是想甩开皇帝老儿独占濠镜贸易的利益。加上天启皇帝很快就驾崩了,这事最终就不了了之。
到了崇祯元年七月,朝廷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