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发明铁芯铜体复合炮的却是你何某人,那几位大匠并没有这个本事。更何况,你还能设计西式铳台,大明可没有几个人懂得这玩意。”
何良焘毕竟不是工匠出身,他的实操技艺不可能是顶尖水平,否则也就不需要从佛山聘请工匠来给葡萄牙人传授铸铁炮技术了。
但要说到能把东西方的技术融会贯通,并在此基础上创新,那怕是就没有几个人能比得过何良焘了,他写《祝融佐理》的时候,可是参考了好几本西文书籍的。
林海接着说道:“我方才说要请你帮我铸炮,并不是用泥模法或失蜡法,而是要开发新的工艺。”
何良焘虽然没听过工艺这个词,但却理解了林海的意思,他吃惊道:“这谈何容易!”
“正因为不容易,所以才需要你何烈侯啊。”林海说着又道,“无论是泥模法还是失蜡法,效率都太低,而且还容易产生砂眼,难道你就没想过要加以改进吗?”
所谓泥模法,其实就是先用木头雕刻一门大炮,然后再在木胎上涂泥,用倒模的方式做出泥模,当然用真炮倒模也是可以的,这样可以省去雕刻木头的过程。
泥模制作完成后,先要烘干,这个过程就得三四个月时间,然后再把里面的木胎或真炮敲出来,往泥模里浇铸铁水或铜水,最后再取下泥模。
这是目前东西方通用的铸炮方法,缺点就像林海说的,一是效率太低,除了烘干较慢之外,还有就是泥模是一次性的,每铸一门炮都要重新做一个泥模。
再就是由于水汽的缘故容易产生砂眼,这将会严重影响火炮的质量,导致成品率低。尤其铸铁工艺本来就较难,所以这年代铸铁大炮能十成其二的就堪称国手了。
至于失蜡法,其实不过是一种高级的泥模法,就是用蜡胎来取代第一步的木胎,在烘干泥模的时候蜡就能自然融化,不用像木模或真炮那样敲出来。
失蜡法相对泥模法的好处也是很明显的,首先为了敲出木模或真炮,泥模只能分段或分为两半,这就有范缝了,会对火炮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其次,蜂蜡容易修型,可以造出更加精确的火炮,很多精美的青铜器都是用失蜡法铸造的。
但失蜡法也有缺点,一是蜂蜡较贵,二是只能在冬季使用,否则蜂蜡会自然融化。此外,在生产效率上并不比泥模法高,砂眼问题也一样存在。
听到林海的话后,何良焘回道:“你说的问题我当然知道,但无论是唐人还是西夷都是这么铸炮的,难道你有更好的方法?”
“只是一种设想,并不一定可以成功,但我愿意付出代价去尝试。”林海当然有解决办法,要纸上谈兵那十个何良焘也比不过他,毕竟他是知道后世的铸炮史的。
“先说砂眼的问题,不知你是否知道铸钱所用的翻砂法,就是用砂模来取代泥模,在泥中混入沙子,也许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林海所说的就是鸦片战争前英国人使用的砂型铸炮法,其实和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