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冲突,也暂时告一段落。
九月初。
刘备返回临淄城。
荀攸带了一个二十余岁的青年来见刘备。
“使君,此人是幽州右北平郡无终县人,姓田名畴字子泰,本是大司马曾经的属吏,后因袁绍公孙瓒拥立伪帝,子泰就在徐无山隐世不出。”
“这次来青州,是受公孙瓒所托。”
刘备闻言大惊,连忙向前行礼:“子泰先生,可知伯圭兄如今去了何处?”
田畴轻叹:“公孙伯圭驱逐大司马、抢夺传国玉玺,又拥立伪帝,我本来是不想再跟公孙伯圭再有任何的牵连。”
“只是半个多月前,公孙瓒忽然来徐无山寻我,希望我能将传国玉玺送到青州。”
“至于公孙伯圭,他担心行踪暴露会牵连我,故而孤身去了塞外去寻乌桓王踏顿。”
“说:只要他死在乌桓人手中,袁绍就会误以为传国玉玺落入了乌桓人之手。”
说完。
田畴取出一个包裹,将其双手递给刘备。
刘备颤抖的将包裹接过,眼神多了几分悲戚。
虽然早已猜到公孙瓒难逃一死,但听到公孙瓒孤身去塞外,刘备还是忍不住悲伤。
“伯圭兄心中有傲气,宁可战死塞外,也不愿来青州苟活。”
“悲呼!”
良久。
刘备郑重的向田畴行了一礼:“备,替伯圭兄感谢子泰先生大义。”
田畴亦是回了一礼,道:“听闻大司马人在朱虚县,我欲前往朱虚县造访大司马,还请刘使君能派个识路的随我前往。”
刘备此时心情复杂,没有挽留田畴,只是让荀攸替田畴安排去朱虚县的向导。
“区区一个传国玉玺,让无数人为之痴迷。”
“袁术因此而败,伯圭兄也因此而亡。”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若得到传国玉玺就是天命之人,袁术和伯圭兄又岂会因此而遭遇祸事。”
“这不是受命于天,而是难承其重啊。”
感慨之际。
刘备遣人请来郑平。
这次传国玉玺能返回青州,郑平的谋划是功不可没的。
不过这一次,刘备没有成功的喜悦,心情也因为公孙瓒的死亡而变得沉重。
“显谋,伯圭兄委托徐无山的隐士田畴,送回了传国玉玺。”
“至于伯圭兄,他孤身去塞外寻乌桓王踏顿了。”
刘备的语气有些低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