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而在汉末。
郑平想要青州有钱,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让有钱人迁徙来青州!
但有钱人凭什么来青州?
其关键就在于逐利!
只要利益够了,刘备又能维护这群人的利益,自然就会让这群有钱人带着钱财来青州。
离了曹嵩的庄园,郑平又带着诸葛亮来到了东海国。
南下“引资”,自然不能缺了东海糜氏。
糜竺不仅仅是引资的对象,同时也是刘备十分感激的人。
为此,刘备还专门将茂才名额给了糜竺。
每年不到二十人的茂才名额,这可比举孝廉要珍贵多了。
糜竺也欣然接受了刘备的好意!
一个陶谦任命的徐州别驾,和一个青州牧举荐的茂才,这其中的利益糜竺是看得很清楚的。
得知郑平亲自到访,糜竺专程从郯城回到了朐县。
虽然朐县有糜芳在主持糜氏的家业,但糜芳的眼界太窄,往往只能看到当前利益而看不到长远利益。
因此在涉及重要大事上,糜竺都要亲自过问。
“使君真要修建广固城?”自郑平口中得到答案,糜竺的语气多了几分惊讶。
但很快,糜竺有了一些猜测:“显谋是想让糜氏牵头,引徐州的富商去广固城购买屋田地契?”
郑平轻笑:“子仲兄快人快语,我也不客套了!”
“这徐州的士族豪强,都知道子仲兄在商业上的眼光。”
“但我不需要子仲兄牵头,反而需要子仲兄尽力遮掩去广固城购买屋田地契的事。”
糜竺会意:“我越是遮掩,他们就越会对广固城感兴趣。”
“再加上我多次资助刘使君,他们会断定我得到了隐秘的信息。”
“但显谋如此诓骗,就不怕今后惹来麻烦吗?”
似糜竺这样的徐州知名巨贾,遮遮掩掩的去广固城购买屋田地契,就跟“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阿二不曾偷。”一般的道理。
越是遮掩,就越是好奇。
郑平轻摇羽扇、语气泰然:“只要广固城真的成了大汉的第三帝都,那就不是诓骗了。”
“他们只会感谢,我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让家族崛起的机会!”
郑平和糜竺互相探讨印证商业之道,诸葛亮则是在一旁静听。
郑平有超越千年的超前认知、又结合了这个时代的特征进行思考,而糜竺又精通这个时代的商业运行,这一探讨印证,让诸葛亮大开眼界。
诸葛亮本就天赋绝佳,稍一提点就能举一反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