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青州的黄巾,上至刺史,下至县令,大都以为只是小患,认为其跟普通的盗贼土匪没什么区别。”
“只要各县加强武备就能轻易征讨,甚至于不少官吏还会选择跟黄巾贼匪勾结牟利。”
“宗都尉征讨黄巾已久,但这北海郡的黄巾贼却是越来越猖獗,叔父得反思啊!”
“北海郡有叔父治理都尚且如此,其余州郡又岂会乐观?”
最后一句,郑平略有吹捧之意了。
但说话的艺术,本就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以达到目的为基准。
刚而易折,柔则长存。
适当的吹捧,会让意图更容易实现。
孔融长叹一声:“本相志在勤王靖难,如今却连北海郡的黄巾贼都不能平定,反而让黄巾贼越来越猖獗,惭愧啊!”
“显谋贤侄的谏言,本相会认真考虑的。”
郑益的眼神则是多了几分担忧:“显谋,你准备带多少家兵前往?”
“来剧县的家兵只有两百人,还是太少了些。”
“不如再回高密抽调两百家兵如何?”
中平元年,张角聚众反叛,朝廷下召各郡县招募义兵抵挡黄巾贼。
郑平趁机聚集了门客五百人演练成军,用于保护郑家及乡人。
自此以后,这五百门客就成了郑家的常备家兵。
豪强士族聚家兵自保,早已屡见不鲜,郑家不是唯一一例。
即便是州郡县官,都对此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以聚集家兵,但不能私藏弓弩。
郑平摇头:“不用抽调家兵,这两百人我也只会将斥候队十人调走。”
“这十人都是骑兵,又是战场老兵,即便倍道而行,遇到贼兵也能一战。”
“只是我调走了这十名斥候,兄长返回高密的时候要谨慎小心。若遇贼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