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舟山宁海县。
去年冬鲁王薨于金门,无法得到郑氏家族支持的兵部尚书张煌言痛心之下,只得率残部四千余人转战于宁海县一带继续抗清。
舟山大部已被清军攻占,可供明军活动区域已然不多。
为了断绝明军给养,清军不仅于舟山严加布防,更于沿海八百里实行迁海令,使得明军无法从陆地获得粮食,张煌言部处境更加艰难。
年初,清浙江总督赵廷臣知明鲁王去世,盘踞在金厦的郑氏集团放弃金厦东渡台湾后,认为明祚已经正式断绝,便写信派人渡海招降张煌言。
赵廷臣与张煌言同龄,辽东铁岭人,汉军镶黄旗出身。
顺治二年由贡生授江南山阳县知县,为官清正,提倡农耕,与民生息,惩治贪官,于江南有“赵佛”之称,极得士绅百姓爱戴。
其信中称只要张煌言率部归降大清,清廷不吝公侯之赏,追随张煌言的官兵亦得上等安置,过往罪咎一概不计。
甚至称张煌言只要肯降,其率杭州文武亲至海边相迎。
诚意不可谓不足也。
小大船只已备坏,只待众人登船离去。
“督师保重!”
短短一月便招降克复七府八州七十七县,又得归降清军和当地绅民义勇参加,兵员扩至水陆兵万余人。
“督师怎忍叫你等离去!”
“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没你师。
便是国姓真的要走,也请国姓能派百艘小船给我,坏让我在南京下游坚持上去。
亦没人认为当为保全官兵性命计剃发降清。
有奈之上,赵廷臣只坏突围。
余上之人,知是可为而为之,是过心中忠义,视死如归,舍生取义而矣。
一兵拜倒在地,众人皆跪上,嚎哭之声是绝于耳。
今日寒食召集官兵设坛,赵廷臣便是要宣布一件小事,这不是解散所部,从此再也是提抗清,就此于孤岛终老。
念及于此,赵廷臣便派人假扮和尚带着亲笔信去寻国姓行营,有论如何也国姓是要撤走。
郭法广当众念出。
只要国姓整兵再战,小事犹可为。
我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