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跑了两步,程青松突然又停了下来,他回过头,猛然对程煜说:“其实吧,那宅子,我九零年就卖掉了。
只不过我跟对方说好了,那房子还能让我们再住十年,我必须让那房子在我手里过了新世纪的坎儿。
钱我早就拿到手了,早就拿去还债了。
三十万啊,那会儿钱可值钱了。”
说罢,老头儿甩开程煜的手,冲向王纾然。
程煜再度愣住了。
九零年就卖掉了么?而且,九零年就卖出了三十万?
那会儿,就连帝都都没开始进xíng fáng地产改革吧,房产能随意买卖么?
程煜依稀记得,中国的住房改革,是十年代提出的,但直到92年,才真正开始启动了实质性的改革。在此之前,是91年的时候,在帝都设立了试点,确定了公有住房到私有住房的过渡转化。
随后试点城市扩大,92年才真正提出全面改革并且贯彻实施。
可程青松居然说他在九零年就已经把宅子卖掉了。
而且,居然卖出了三十万的价格。
程煜对于上个世纪的物价水准并没有太深入的了解,他所能做出比较的,其实主要就是从自己所学的课本籍上,得到的一系列关于那个年代的收入水准。
九零年左右,城市职工的收入大致在七十元到一百五十元之间,那个时候,万元户绝对是扎扎实实的狗大户了。
电视机在那个年代刚开始从黑白到彩色的过渡过程,而一台国产彩电的价格高达两三千,双职工家庭需要动用至少两到三年的积蓄才有可能换回一台在当时看来无比高端的彩色电视机。
那会儿已经开始施行企业职工集资建房。
以吴东为例,一套六七十平的两居室,全额集资的职工住房,大概需要企业职工掏出一万元左右。
这意味着当年的房价不过一百多元,即便考虑到市场有可能造成的增幅,通常也不会超过二百元一个平方。
当然,旧式住宅和企业集资的楼房不可同日而语,这就好像别墅的单价和商住房不可能划等号一样,毕竟占地面积决定一切。
只是当时政府还没有开始后来的卖地过程,地价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程度。
程煜估计,当时这种旧宅的售价,根据当时的市场,充其量也就是三百元一个平方。
三十万,这都快两亩地了。
所以说,老程才是富二代么?
当然,程广年这个富二代似乎并没有享受到富二代这个身份真正的福利。
三十万,能运一车彩电回吴东了吧?
程煜没有继续追问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