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让年仅11岁的穆拉德四世提前继位,政务由母亲代理,也就是垂帘听政。
9年之后,穆拉德四世的母亲又与军方产生了隔阂,继而引发政变。这次穆拉德四世没像哥哥那样被推翻,而是来了个大翻盘,把主导叛变的首领处死,顺势整顿了军事贵族集团,显示出了君王的能力。
在他当政之后又与波兰立陶宛联邦打了一仗,虽没获胜却也没输,双方再次签订了停战协议,约定一起对付哥萨克人和克里米亚汗国对黑海沿岸的骚扰,成了战略合作伙伴。
穆拉德四世深刻认识到奥斯曼帝国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东西兼顾,最终的选择是东方。并在1630年重启与波斯的战争,一口气攻下了大不里士,顺手又把法赫鲁丁二世斩首,占据了黎巴嫩和叙利亚地区。
总体上讲穆拉德四世是位很有政治手段、战略眼光、又比较严苛的国王。在他的统治下,奥斯曼民众不许使用酒精、烟草和可可茶这类有精神刺激作用的物品。
也正是这个禁令让奥斯曼帝国陷入了危险之中,因为在东边有个大帝国,正是这些东西的主要产地。如果不能通过陆路将酒精、烟草和可可茶销往欧洲,等于两条腿断了一条,会非常受伤。
常言说得好,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穆拉德四世恐怕并没意识到,距离遥远的大明帝国会因为这条禁令而对奥斯曼帝国下手,所有注意力全集中到了波斯萨法维王朝身上。
大明帝国从来都要求入境的别国商人遵守大明律法,但反过来却从来不曾遵守他国律法,走到哪儿都以大明律法为准。
现在这艘船长被杀、货物被收缴的大明商船,成了向奥斯曼帝国寻仇开战的理由。按照大明律法,销售和使用酒精、烟草、可可茶都是正常行为,别的国家商人死了管不着,但因为处决大明船长就不成!
当然了,这只是最后的解决手段。大明景阳皇帝常说: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算问题,能用战争之外其它手段解决的麻烦也不是麻烦。
只要丹麦人别把事情搞砸,将霍尔木兹港顺利拿到手,有了向波斯内部渗透的裂缝,帝国海军就不会正大光明的来寻仇,大明商船船长的死也就不再提起了。
但不会忘,什么时候需要了还会成为开战的借口。哪怕几十年之后,只要想,仍旧有效,保质期很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