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靖方赶紧俯首,然后便走。
孰料,走了七八步,刚要入行进军列,便又被喊住白横秋:“且住。”
苏靖方愕然回头,赶紧立定,再行俯首。
“李四郎,让襄国郡的兵马不要过来了,都尉是不是叫高士省?让他带兵去信都,寻薛公合兵。”白横秋看向李定,似乎是在做商议。“这样,也好告知北面豪杰,你李四郎也已经与我合兵,坚定他们的战意……还有,我也遣个参军一起过去,好做文书。”
李定自然点头……他还能反对不成?
苏靖方看了看李定,又看了看白横秋,再度俯首行礼,又对出列的那名参军拱手,然后才一起匆匆去了。
两人既走,又各带了十几骑侍卫,先上官道,与大军齐行,因为部队刚出滏口,红山山区道路狭窄,所以比较缓慢,苏靖方便与对方主动搭话。
“敢问兄台尊姓大名?”苏靖方打量了一下对方,见对方比自己年纪稍长,修为也没明显显露,应该不会比刚刚通了任脉的自己高,偏偏旁边还有一位中年武士随侍,便猜到对方应该是出身名门,于是语气自动调整到了关西口音。“在下苏靖方,是武安郡巡骑校尉领参军。”
那人在马上瞥了苏靖方一眼,犹豫了一下,方才来问:“不是说李府君来武安一个族中子弟都没带,全用河北人吗?你为何是关西口音?”
“家中早年被迁移到关西扶风,在下就是在渭水那边厮混长大的。”苏靖方立即含笑解释。
“原来是东来子。”此人这才应了一声。
而“东来子”,却是关西子弟针对被迁移过去北齐故地豪强子弟的称呼,地域歧视在这种地域关乎基本生存权的年代显得格外理所当然。
不过,可能是觉得李定毕竟在白横秋那里地位显着,或者不想弄坏了差事,又或者是看对方态度好以至于自己心情也好了,此人还是给出了姓名:
“我叫窦历,扶风窦氏出身。”
话到这里,窦历回头看了眼身后还没有启动的白字大纛,不由自主的便昂起头起来:“中军主将便是我父!”
苏靖方彻底恍然,这是白氏姻亲窦氏子弟,其父正是白横秋心腹中军大将窦琦,怪不得身侧有一位修为明显高于此人的护卫,于是愈发恭维不止。
甚至隐隐有投靠依附的意思,但人家窦公子如何看的起这种人?只是冷笑而已。
不过,一行人数十骑渐渐行到了开阔地带,而那东来子苏靖方依然嘴上恭维不停,胯下马匹也匀速向前,却忽然引得这位窦氏子弟警惕起来:“你为何这般缓慢?”
小苏只在马上状若不解:“此事不急吧?”
“军国重事,如何怠慢?”窦历立即作色。“正该全速前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