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随着清军逐渐接近蓟镇边墙,这里再次成为双方对抗的前沿,各部明军逐渐向蓟州城聚集。安庆营也于二月二十三日到达蓟州,就扎营在城南一里外。
庞雨休整一天后就进入蓟州参与军议,因为这里的功能更偏重军事,所以城防十分强大,庞雨经过瓮城时看到了南方少见的箭楼。
城内到处都是军队,几乎看不到走动的百姓,到了孙传庭驻节的官衙内,却得知军议被推迟一个时辰,原因是等候辽镇新赶来的将官。
庞雨知道是祖大寿要来,这位辽镇实际上的管事人,兵部的部咨原本说得很明白,辽镇要从东侧攻击,但辽镇没有理会,直接赶到了蓟州。现在援督、总监、宣大总督、辽镇各部陆续到达,大明几乎所有北方精锐都已经集结于此。
等了没一会,就有人召庞雨去见兵部差官,说是兵部的职方司郎中沈迅找他说话。
庞雨跟着去了后堂,见到了这位兵部的红人,立刻跟沈迅见礼。
“见过沈大人。”
沈迅脸上挤出一点微笑,略微有点生硬。
庞雨也不惊讶,他昨天刚到就听到了其他营头的传闻,孙传庭和沈迅爆发激烈争吵,沈迅带来兵部的部咨,按照皇帝的意思,要大打两场解救所有百姓,并再斩三千东虏首级。这个消息已经在蓟州的勤王军中流传,
皇帝和前线军队之间,就是由兵部当桥梁,皇帝的计划下达下来,杨嗣昌需要根据前线情况进行平衡,与前线主官的沟通非常重要,以便在符合实际的情况下尽量向皇帝交差。
如果皇帝的期望与实际差距太大,兵部无法平衡的时候,前线总督和兵部的矛盾就会非常激烈,不是沈迅一个郎中可以控制的。从孙传庭的角度看来,他刚带军队创下了永定河大捷,跟着杨嗣昌就要他夺回所有百姓,还要再斩三千首级,除非这里所有将官齐心协力,冒着全军覆灭的风险与清军硬碰硬打一仗,否则根本不可能完成,这已经完全脱离实际。
孙传庭的脾气本就不算好,之前跟杨嗣昌书信往来也争吵激烈,只不过那是写奏本给杨嗣昌,语气还可以润色,这沈迅一个郎中跑来前线指手画脚,即便代表兵部,孙传庭也不会对他客气,他与兵部的关系刚刚融洽几天,立刻又开始紧张起来。
沈迅脸色不太好,他收起挤出的微笑后,尽量用平和的口气道,“庞将军从南直隶来,原与边军不同,此次又两立战功,之前岳托斩将奇功一事,因是东事以来第一功,事涉朝廷威严,沈某特来核查详情,另外也想跟庞将军请教,若是各路勤王兵马齐聚,向盘踞畿东之建奴全力一击,是否能再得永定河一般大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