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得九色莲花显形,无法被接引使者领入洞府。
而至于这所谓福缘如何,也全无个定论。
即便尸解仙余乔这等仙道大能,也未有机缘可以进入洞府里。
据乔玉璧所言,昔日余乔在溟狱近乎搜山检海,还是未能破解出图卷内里神妙,最后只能败兴离去,将此图无奈传给神御宗解通。
连一位长生久视的仙人都尚且如此。
那其余想以神通术算来破解图卷的,更是不必多提……
“当年我在溟狱结庐百年,侥幸撞上机缘,被接引入洞府当中,见了那位前辈,蒙那位指点,才整合了一身所学,在化剑之道更进一步。”
乔玉璧道了一句,尔后他看向陈珩,沉声道:“不过那位虽是身具伟力,但也明言过,他并不屑亲自下场,替人了解恩怨,是这一点你需知晓。”
陈珩听出乔玉璧话里意思,了然颔首,将图卷郑重收入袖中。
“弟子明白了。”
他行礼道。
“不必如此,此图是否可以助你,我也并无十足把握,如今言谢还太早了些。”
乔玉璧从座上起身。
随着他这个动作,整片水月天地也突然微微颤动,发出哗哗声响。
无论是脚下碧波亦或头顶清月都朦朦胧胧,仿佛随时都会破散溃去,成为水中泡影。
“你已非当年散修,我也不必再多说些什么了。
至于陈玉枢之事,你需知晓天数之道,至则反,盛则衰,而全则必缺,极则必反……”
乔玉璧难得露出一丝温厚笑意,如一个看到自家子侄做出功业而与有荣焉的慈和长者。
他缓缓抬手,按住陈珩肩头,一字一句,声如春雷:
“陈珩,勉之!勉之!”
在这句之后,水月镜天无声溃去,带起阵阵迷离雾虹。
如云如烟,上下通连,却又转瞬即逝……
而与此同时的静室中。
崔竟中只看得陈珩忽然抬眼,他目光对上半空图卷,旋即一动不动,好似陡然就化作了泥塑木雕般。
崔竟中见状一时大骇,手忙脚乱从袖囊中摸出一张宝箓,刚要往陈珩眉心贴去,却见面前之人眸光倏而一动,整个人气势便与先前大为不同,像是神魄落窍了般。
“师弟这是?”
崔竟中疑道。
“师兄,我无妨。”
陈珩吐出了一口长气,温声一笑后,面向南域地渊方位遥遥一拜,他才将画卷收入袖袍当中。
这时约莫是未时二刻,暖阳生煦,和风骀荡。
遥遥可听得几棵高树上此起彼伏的清脆蝉鸣声,暑气愈是炽盛,它们便也叫得愈是使力。
叶翠如新剪,花红似故栽。
在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