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哪怕是即将被算计的贾诩,虽然是西凉人,祖居武威郡,但他也没翻越祁连山去看过青藏高原上到底怎么个地形。
诸葛瑾哪怕了解得不详细,但他至少略懂,就可以给人指明努力方向了。
另一方面,诸葛瑾出这个主意,也是因为他知道后世有人这么干过,而且技术条件和汉朝时相差也不大——后世南北朝结束后,隋炀帝杨广就西巡过青海湖一带,最后还从青海湖以北的山口翻越祁连山,回到河西走廊。
当然了,杨广那时候,为了开路,也是花了一些代价的。从这个角度说,杨广的地理贡献还是有的。他不仅造了大运河沟通了南北,也为汉人进入雪域高原打了前站、趟出了一条路,留下了记载。
不过有一说一,后世杨广那么干,动机未必有多高尚,他确实是好大喜功,是为了威慑雪域高原上的吐谷浑,让吐谷浑向隋朝臣服。
他的这个目的也确实短暂实现过,在杨广亲自巡视抵达青海湖地界后,吐谷浑没想到隋朝军队居然可以无视祁连山的险阻直接上来,所以立刻跟隋朝虚与委蛇认怂了。只不过杨广完蛋后没多久,吐谷浑就又抖起来了,那种怂也就跟高句丽的暂时认怂差不多性质,到了唐朝依然要跟中原王朝叫板,这都是后话了。
如今诸葛瑾帮马超指出了这条路,也算是又提前了将近四百年,让汉人的触角深入雪域高原,先占个坑,顺便还能包抄绕后解决贾诩。这两个收益合在一起,也就值得付出一点基础建设和趟路的代价了。
诸葛瑾觉得,虽然提前了快四百年,但是在他和二弟这些年的种田建设下,如今大汉的生产力和科技水平,要达到原本历史上隋唐的程度,还是可以做到的。
既然历史上隋人可以,那么现在的汉军也可以。
克服了心理层面的恐惧和畏难情绪后,马超很快就开始着手这个计划。
说到底,有些事儿只要肯去做,总是能啃下硬骨头的,只是平时下面的人迷茫,找不到目标。
有了诸葛司徒的智慧和历史成就背书,项目的参与者们本身就会信心倍增,哪怕原本觉得没戏的,一想“这事儿是诸葛司徒说过能做成的,那就肯定做得成”。
诸葛瑾对这个时代大型工程的信心加持力度,绝对比两千年后马斯克说“我想登上火星就一定能登上”还要强一百倍。
……
马超按照诸葛瑾指示的办法,奋斗了两个月,果然被他趟出了一条从青海湖上游、翻越祁连山重回河西走廊的道路。
这个过程,自然是无比血腥的,但是好在没死什么汉人——几个月前才刚刚被征服的氐族部落,倒是被马超用极为高压的手段,消耗得不行。
为了打通青海湖祁连山谷道,至少一两万氐族人死在了修路开山的沿途,都是之前抵抗最顽强的刺头。经此一役,河湟氐族的桀骜也被彻底削弱。
时间转眼来到章武四年的九月底,眼看快要入冬了,祁连山谷道也随时有可能被大雪封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