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就已不鲜见了,所以诸葛亮觉得,不可能是堵不住水的问题。
陈群果然应道:“确实不是冲垮的问题。我请教了能工巧匠后,试了各种加固手法,要让闸门扛住水流冲刷还是做得到的。
而且闸门关闭开始蓄水后,不过一两日,闸口的水位就涨得跟上游淮阴来水处一样高了,由此便转为静水,不会再有冲力。
只是,闸门一旦修得过于坚固、就难以开合。每天潮水峰值过后、要开闸通航时,靡费人力,几乎如同挖开堤坝一般费力。
次日再要关闸时,也关不紧,得重新堆填沙袋堵缝、想尽办法额外加固,才能防止漏水。久而久之,河道被反复淤塞,船只出入运河都成问题,得不偿失。
但如果不把闸门修筑得如此坚固,每每又会漏水,总是关闭不严。我已是试了四个月,穷尽一切办法,或许子瑜当初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自古从未听说过有人能给运河修闸门的。”
诸葛亮听了陈群的详细陈述,却一点都不担心,反而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
他来之前,在豫章那几个月,跟大哥讨论过很多预想情况,他还真就怕遇到些奇奇怪怪的麻烦。
但陈群似乎也很努力,这几个月工夫没白花,把其他小问题都解决了,只留下了一个“闸门漏水、或者开合不易”的终极大问题。
这就好比学霸做卷子,不怕题目难,就怕题目繁琐、考验你的细心程度。
如果有个笨拙但勤恳仔细的学酥跟他搭档,把小错误低级错误都检查了一遍排除掉,只留下最后的拉分题请学霸出手,那就很舒服。
诸葛亮便胸有成竹道:“既然只有这么一个重大疑难,明日且去闸门工地细细验看,再把原先的工匠都召集起来,群策群力。”
陈群没有别的办法,只是满口答应。
……
次日,一行人来到广陵城东南十余里外、邗沟运河边的闸门工地。
陈群找来了上千名负责具体干活的役工,还有数十个筑城匠人和木匠,以及工曹的技术官吏。其中不乏上了年纪,颇懂筑城墙修水坝的资深老者。
一大群人围着工地,现场一点点比对勘察,群策群力想办法。
诸葛亮仔细看了一下,一眼就看出陈群留下的那座实验性的闸门,有两个明显的问题。
诸葛亮先问道:“你这道闸门,是如何开合的?是沿着门轴转的么?还是左右推拉的?”
陈群一个眼色,立刻有一个工曹的老吏过来答话:
“这是沿门轴旋转开合的,但原先也试过左右推拉。两者都漏水关不紧,哪怕一开始关紧了,一整日水压冲刷,还是会渐渐崩漏。”
诸葛亮点拨道:“其实要说开合最简单可靠,还是吊万钧闸,把门升降起落。不过运河太宽,不比城门,也没法造一个城楼横跨运河两岸、吊住闸门。
剩下两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