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舍弟诸葛亮 > 第74章 吴起李广霍去病之法,各有所用

第74章 吴起李广霍去病之法,各有所用

nbsp;  “哦?你居然已经看出来、我是在博采众长,试图兼得霍去病、李广之法了?果然是饱学之士,这么快就看出来了。大哥和益德,跟我一起用兵十三年了,他们也没问过我这个问题。”

    关羽感慨了一下,同时也有些得意,把自己的秘传心得卖弄道:

    “其实,这个道理也说不清楚,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但大致来说,有几条模糊的原则。

    根据我征战十三年的经验,李广那种与士卒同甘苦的做法,在你带领一支兵马,想要保护本乡本土的安宁、击退来犯贼寇时,会比较好用。

    因为只有将领与士卒同甘共苦,才容易激发士卒觉得‘这是我们共同要守护的东西,连将军都在与我们一起吃苦,我们还有什么好计较得失的’,激发出同仇敌忾之心。

    但是,如果你是带领一支军队远征,去打击异族,或者是‘春秋无义战’,只想吞并别的诸侯,这时候同甘苦就没用了。肯跟你远征的,都是想建功立业的,这些士卒的贪婪之心,比保家卫土之兵,要强烈的多。

    这种时候,你就可以学霍去病奢靡,并赏罚严明,让他们知道功成名就后的显耀,奋力作战能得到多少。

    同样的道理,其实在项羽和高祖身上,也应验过。太史公言项羽‘妇人之仁,却不知封赏’,其实跟项羽的起家有很大关系。

    高祖起兵,一开始是为了自保,后来是为了夺天下、得富贵。当然要重重封赏并肩作战之人,否则那些乡党为何甘冒生死、远涉千里去咸阳?

    项羽则不然,他起兵是因为仇恨,甚至都没想过得天下,只要灭秦。而保家、复仇之战,是不计得失的。项羽哪怕不发军饷,楚兵都会自发杀秦。妇人之仁、体恤士卒就够用了。

    当秦亡后,从复仇转为争天下,项羽却没扭转过来,便渐渐众叛亲离。当年仇秦之部曲,并不仇汉。彭越、英布可以不要封赏自发杀秦,却不会不要封赏自发杀汉。”

    关羽这番话也谈不上逻辑缜密,完全是一个带兵十几年的名将奇才,根据亲身经历、心得的总结。

    刘备和他带兵,也经历过这么几个阶段。当初在涿郡起兵讨伐黄巾时,待遇条件也非常差,但袍泽们从来不抱怨,因为他们是在保卫家乡。

    后来刘备和关羽带着乡勇转战他处,很快就因为赏赐、前途跟不上,屡遭溃败。关羽就是那时候开始,慢慢琢磨这个问题的。

    他爱读,但这不代表他就不读了,关羽是个非常爱从历史书里总结用兵经验、再跟自己的实践相结合,反复对照验证。

    诸葛亮反复体悟,忍不住拍案叫绝:“那是不是保家卫国、为了报仇而战,就该同甘共苦呢?

    而只要是侵略别国或者诸侯,哪怕是别国先动手的,只要打到了别国的国土上,这时候就要调动士卒的逐利之心?

    难怪桓帝时段颎破羌,一次因连续作战、获取军功过多、士卒皆有余财,便不复进取。段颎便设计伪装羌人焚营地、毁财物,激励士卒仇羌,并再次努力搏命、终获大胜!”

    诸葛亮提到的这个典故,在建安年间也不是秘密了。

   &n>>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医生:给自己做手术,这很合理吧快穿生子系统,白莲花又美又撩天选系统:带着老公逆袭苏十二问鼎仙途免费阅读权力巅峰:从领导大秘开始我的战神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