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甚至连夫家给的聘金都没有全部带回来,只有几百两,便不高兴了——其实压箱银,王府给了一点,只是她姨娘收走的聘金更多,导致剩下的聘金加上府里给的压箱银的数量,都不及夫家给的聘金多,让她夫家以为,昌平王府嫁女,不但不给压箱银,连聘金都会扣下,让王府在外面的名声更不好了,让人觉得王府已经穷的都要卖女儿了。
当然了,这个坏名声倒不用担心,时间长了,赵元娘的夫家就会知道,王府并不会扣下聘金,扣的人只是赵元娘的姨娘罢了,到时只会骂赵元娘和她姨娘、弟弟。
偏偏赵元娘还觉得夫家无理取闹呢,这会便哭着道:“聘金不都是给我的吗?我想怎么支配就能怎么支配,怎么给我姨娘不可以呢?”
琳琅和赵十夫人听了,都觉得挺无语的。
赵元娘说的的确有理,聘金给了她,她的确可以想怎么支配就怎么支配。
但扣下聘金,那都是穷人家才会做的事,京中这些大户人家谁家也不会扣聘金的,只会在聘金的基础上再加一些嫁妆,让女儿带过去。
这也是昌平王府再怎么经济紧张,也还给一些压箱银的原因,这点体面还是要维持的。
京中这些大户人家将女婿给女儿的聘金扣下来的情况很少,就算有人扣下来了,一般也会被别人戳脊梁骨。
但赵元娘显然不认同这样的观点,要不然这会儿也不会这样说了,既然如此,琳琅和赵十夫人也不会说她不喜欢听的话,毕竟是人家回门的日子,也不好说些她不爱听的话,让她听着不舒服,所以只要听着她哭诉就行了。
日子长了,她跟其他人家到处打听打听,就知道京中其他人家是怎么处理的,到时她就知道她当时没将聘金全带回来,有多无语了。
琳琅和赵十夫人虽然没有说什么赵元娘不喜欢听的话,所以回门之旅还算不错,但一回去赵元娘就遇到糟心事了。
原来他丈夫陪着她回门,跟赵大郎等人接触后,才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