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选择就要注意商品最好能够存储一段时间,在运输的过程中减少损耗。
实则不行的话就加工一下,不要粗加工,而是学会怎么深加工,这样子才能有更高的价格卖出。
当然阿梨提醒他们注意环境保护,种植时需要打农药时也要选好适合的农药,绝对不能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
如果可以尽可能采用别的方法防治虫害,因为随着生活的富裕,人们更注意食品的安全性,要是注意的好,可以卖更多的钱。
在阿梨送出一整套的发展策略后,让寨民们找当地的官员进行一下评估,还希望寨子的人将来可以联合更多的寨子一起发家致富。
这种想法是因为只有一个寨子富裕并不好,会引来不少人的羡慕嫉妒恨,有可能引来算计,不如让更多寨子加入进来,做大做强,也就有了更多的抗拒外力的本钱。
寨子里的人又找人做了一下评估,说是很有用,可以试一试,但对方还是告诉了寨民,现实要比理论残酷,一个不好就会背上负债,寨民们沉默了良久,不知道该不该做。
后来有寨民找到了阿梨,说起来他们的为难,阿梨想了一下,拿出来一百万投资寨子,进行特色种植。
新的发展让寨子的人生活状况有些好转,不少在外打工的人纷纷回家。甚至他们发现自己生活情况会更好,再也不需要外出打工。
可以说这些行为让阿梨在寨子里有了足够的声望,一旦阿梨有什么事情找人帮忙,寨子里的人就很乐意配合。
之所以对寨子里实话实说,一方面是阿梨没有什么家丑不可外扬的想法,为什么不能外扬?阿爸是怎么沦落到哪一步的?
总之那些欺负过阿爸的人,一个都不要想跑,别想在寨子里有什么好名声,不然她为什么拿出一笔钱投资?为什么会找关系给寨子的产品找销售渠道?
纵然陆知青夫妻两个人,这一辈子不会再回寨子里,不会在意,阿梨也不能让他们在曾经当知青的地方有什么好的名声。
寨子里的人虽然见识不多,但也不傻,在知道了黄国辉并不是黄家人后,寨子里的人一时间都议论纷纷,要是两个孩子的身份被换了,会是谁换的?
也有人恍然大悟,怪不得黄家人不待见黄国辉一家人。
等接到了阿梨委托他们想想黄家人当年是怎么对待阿爸时,纷纷开始了回忆。
大家相互映照着回忆了一番,确定不是假的后才告诉了阿梨,说是黄家夫妻两人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