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四百九十三章 两宫的裂痕

第四百九十三章 两宫的裂痕

    福宁殿后御花园。

    赵煦陪着向太后漫步其中,欣赏着五月份御花园中,姹紫嫣红的美景。

    蝴蝶飞舞,蜜蜂环绕。

    母子两人,并肩而走,说着些宫里面的事情。

    左右不过是些妃嫔们,想给自己家里谋些好处,又或者是哪家的外戚,近来准备嫁娶了,想要宫里面赐点什么。

    都是琐事,赵煦听着,也只是附和一二。

    这些事情他兴趣不大,也懒得去关注。

    说着说着,向太后就谈起了国事——这些日子,赵煦刻意的避免了自己参与国事朝政,一副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样子。

    向太后便时常来福宁殿,陪赵煦说话,也陪赵煦读书,顺便将一些国事,和赵煦通气。

    “六哥,吐蕃的阿里骨,遣使来上书,乞令熙河种朴等人,勿过境招蕃人……”

    “朝堂之中,议论不休,有不少大臣以为,当诏诫种朴等人,更当严令守臣赵卨,约束种朴等,勿起边畔……”

    “六哥以为呢?”说着,向太后就看着赵煦。

    赵煦听着,轻声笑了笑,道:“母后,此事儿臣听向国舅密报过……”

    “言是那河州、湟州的吐蕃大首领青宜结鬼章,凌虐治下百姓,迫其等无有生计,知我德政,于是纷纷来投……”

    “此乃圣人仁义之教的胜利!”

    “那青宜结鬼章,不用仁义,不施礼法,不能安民,百姓自然来投我朝。他们还有脸面,来汴京告状?”

    向太后愕然:“向宗回一直有与六哥报熙河之事?”

    赵煦嗯了一声:“国舅自去熙河,时常以急脚马递入京,或与儿臣问安,或和儿臣言熙河风土人情,只说是:臣在边关,见百姓疾苦,士民多艰,略具一二,愿陛下详查……”

    “儿臣因此知晓了不少远方之事……”

    熙河路那边的底细,其实赵煦大概能知道一些。

    向宗回、高公纪,隔三差五就会通过马递或者急脚马递的方式,向他上书汇报有关棉田、熙河地方情况以及买马场买马的事情。

    除此之外,李宪留在熙河的那几个内臣,也会定期和他汇报。

    赵卨等熙河方面的文武大臣,也会按照制度定期上报朝堂一些事情。

    虽然这些人,未必会和赵煦、朝堂说出当地真正的实情——欺上瞒下,这是官僚的传统作风,报喜不报忧,更是官场的常规操作。

    可你一嘴,我一语,多少还是可以勾勒出了一些东西。

    加上赵煦身边,现在有着李宪、甘昭吉这样的老边臣辅佐,担任顾问、参谋,协助赵煦理解熙河、鄜延、泾原等地的情况。>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