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一个名士,一个文儒,所以心思谨慎,思虑也多。
而李述的家族虽也是豪族,却是糜家那样的商贾之家,加上他少时游历天下,哪怕读书万卷,骨子里也是一个任侠豪迈的人,当断则断,一言而决。
但对于已先入场下注的陆绩而言,希望的恰恰是他这样干脆利路,当即大喜,击节而赞道:“行略真伟丈夫也,你我肝胆相望,共谋大事,何等快哉!”
两人相视一笑,再度坐下来后,李述沉吟了会,道:“不过单凭你我二人,尚且不足,要成此事,还需多些同道中人才是。”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陆绩笑道:“此事不难,在吾主与袁术之间,聪明人都知道该选择支持谁,吾本也计划接下来前去拜访沈家和召氏。”
寿春召氏,乃召公奭之后,和沈氏一样都是兴于西汉,延绵数百年的江东大族。
李述颔首道:“这两家是寿春世家的代表,若能支持王州牧,自是大有助益,不过那校尉王熊不是已和沈家搭上线了么,还需要你再跑一趟?”
“沈殊又非沈家如今的当家人。”陆绩道:“此等大事,非得探明主事者心意不可!”
“沈况寡言深算,召谦多疑谨慎,想要说动他们二人,殊为不易。”
李述一边点评这两大世家的家主,一边问道:“此事徐州牧可知,又是如何打算的?”
“主公心意,吾已尽知。大事自有他这边安排为之,你我等辈此时只需鼓唇摇舌、推波助澜,便算大功一件,至于真正出力时,其实还要到最后的关键时刻,至于徐州牧接下来想要如何谋取江东,是这样的....如此如此。”
陆绩把王政的计策,有所保留地转述给李述。李述拍案叫绝:“妙计,妙计!真妙计也!”
其实他和陆绩都不知道,这根本不是王政的真正计策。
心意改变之后,王政在来寿春之前自然是要先和自家的第一谋士,鬼才郭嘉深谈一番,得知自家主公终于做出了正确的选择,郭嘉大喜过望,也是不遗余力地给王政献上了上中下三条计策。
王政最后选择的是中策,而这原本也在郭嘉的意料之中。
像郭嘉这种水平的策士,他很清楚作为臣子永远应该给主公做选择题,而非判断题。
三国演义里经常出现的场景就是某某谋士给主公出了“上中下”三策,便是基于这层考虑,乃是一种规避风险的手段,其实人家谋士心里是有着最佳答案的。
那么这个最佳答案一般放在哪里好呢?
不是上策,而是中策。
为了让主公选择谋士认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