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挟大胜之威,刘表趁机派遣蒯越与庞季前往说降,张虎、陈生见事不可为,便同意归降,归于刘表部将黄祖旗下。
可以说,襄阳能得的这般轻松,黄忠居功至伟。
如此虎将更让刘表大为欣赏,加上本就初来荆州,身边缺人,便在初平三年,也就是王政穿越而来的这一年,刘表对黄忠破格拔擢,将黄忠从一个都伯连越三级表为中郎将。
如果按照这般轨迹发展下去,刘表当真对黄忠委以重任,那么无论是刘表还是黄忠,两人的命运都可能会截然不同。
刘表或许便不会花了十多年的时间,连区区一个交州都打不下来,而黄忠也可能会更早的名扬天下。
可结果是,刘表这边刚刚封完黄忠的官,在其感恩戴德以为终遇明主的时候,却有人将黄忠的最大短处告知了刘表,更认为这般越级提拔极为不妥。
黄忠的短处是什么?
出身!
黄是荆州大姓,随便都能数出不少名人,如黄祖,黄盖,黄忠,公元前648年,潢川黄国被楚国灭亡后,黄姓族人有少数逃到河南中部,大批则内迁到楚国腹地,定居在湖北等地,在战国至秦汉时期,黄姓已经大批播迁到湖北地区,逐渐形成江陵、江夏等八个黄氏郡望。
但同样一个“黄”字,有的人是世家,如江夏黄氏,代表人物黄琬,曾祖父是尚书令黄香、祖父是太尉黄琼。
有的人是寒门,起码也算祖上阔过,如南阳黄氏,代表人物黄盖,老祖宗黄子廉做过南阳太守,哪怕生活艰难贫寒,一出道便能担任郡吏,再被考察为孝廉,升任公府。
黄忠的祖上是谁?不知道,查无其载。
那就不用问了,肯定是泥腿子么!
这便是黄忠前半辈子为何默默无名的真正原因!
他的出身太低了,寒门都算不上!
而作为宗室后裔、当世名士、八骏之一的刘表,也认同了这个观点,更立刻便后悔起来,不该一时冲动啊,给黄忠一个这么高的官啊。
后面一番思忖,刘表又暗自庆幸起来,不幸之中的万幸,如今这中郎将也不算很金贵了。
在两汉的传统军制里,中郎将其实是个很高的官衔,在将军之下,却在校尉之上,由于将军并不常置,有战事时才冠以统兵者将军之称,所以平时一般武官所能获得的最高官职为中郎将,品秩为“比二千石”,掌管皇家卫队,属光禄勋管辖。
当然,到了三国时期,有军功者越来越多,大量被封为将军,中郎将反而成为了中下级军官的职位。
而如今的东汉末年呢?
其实含金量也少了很多了。
这其实也是非常好理解的。
和平时期,战事比较少,大家都是熬资历熬出来的,官职就那么几个,得到的人寥寥无几。
然而黄巾起义爆发后,由于持续不断的军事活动的需要,原本经常受差遣征伐平叛的中郎将,自然得到了大量的授予,广泛的参与到军事活动之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