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不要放走刘备未成,随后称袁绍多谋少决不足为虑,应集中全力打徐州,这里非常关键,甚至可以说是全书的转折点。(此事出自《傅子》)
称孙策轻而无备必死于小人之手,于是曹操放心决战袁绍,又使曹操避开多线作战。
(正史确有其事)
建议曹操缓攻冀州,待袁氏内讧,结果二袁果然自相残杀,对平定河北做出关键贡献。
(正史确有其事)
遗计平定辽东。(演义加戏)
郭嘉是那种看人很准,善于机变的谋士类型,和荀彧不同,说真的不是早死的话,赤壁曹操的确不一定会输,以他的眼光,反间计和诈降,大概率瞒不过。
23qb.
本书以三国演义为主,正史为辅,有时候为了情节推动会以“历史偏差”来圆逻辑
比如郭嘉,正史上是建安元年加入曹操,但在演义中,其实应该是194年,刘备三让徐州,吕布攻濮阳时就出现了(戏志才好像是完全没出场了,可能罗大大也是出于故事考量将两人二合一了)
国人对历史人物,在网络上的状态大抵是两极分化,要么死里捧,要么死里黑,不过我可以提前打个招呼,没写这本书之前,我最喜欢的三国人物是周瑜。
写这本书之后,因为看了很多三国史料,包括之前没看完的三国演义,最近五个月,读了快七八遍了。汗。。。
说真的,我现在对刘备的好感快要突破天际了
所以我不会去刻意吹捧除了刘备和周瑜之外的第三个三国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