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骑砍三国之御寇 > 121、天机营(谢书友[上班就会死]的打赏)

121、天机营(谢书友[上班就会死]的打赏)

两国各城的垦荒、耕桑。劝农使人选,可由将军一样从军中选挑务农出身的士卒担任。转军籍,为官籍。”

    “等等,荒田不少?”王政打断了祢衡的续言,讶然道:“琅琊国又非彭城那般久经战乱,我军攻此地时战时不长,亦未扰民,怎么会出现荒地?”

    “主公有所不知。”祢衡倒是胸有成竹,解释道:“彭城那里的荒地,自然更多是因战乱导致人口、壮丁的不足,有地无人中,自然便城荒田。”

    “而琅琊,却是...咳...主公虎威太盛,大户大家虽暂时抽身不多,可一些中小士族,却在不断离开...”

    “地主都跑了,佃户们又有几个还会耕种?“

    “何况我军虽不曾扰民,可黄巾之名声....嘿嘿,哪里有多少人安心种地啊。”

    这是实在话。

    耕地又不是今天耕明天收,春耕秋收,那可是要跨过两个季节的。

    地种下了,能不能熬到秋收是个问题;熬到秋收了,能不能收获入仓是个问题;熬到收获了,除去上缴地主、郡国的租赋,能落到自己手中的有多少,够不够活命?又是个问题。

    何况王政如今虽不扰民,在赋税上又没有突然改制,但此一时彼一时,到收获的季节时突然翻脸,那百姓们又能为之奈何?

    所以,劝农耕桑,不是一句简单的话,也绝不是设立一个劝农使就可以解决的。

    祢衡在其下很详细地列出了针对各种会出现问题的种种对策。

    地主跑了或者死了的,好解决,包括原本的开阳官田、望族私田等等在内,其中荒一年以上的土地全部收为公有。

    现有在无主土地上耕种的,承认其土地拥有权,给予田契。而投诚的官员、望族的土地,暂时不动。

    这一条,其实王政在此前的彭城已是这么做过了,如今不过是直接形成规矩,条例,以后直接按章办事即可。

    公地又分为两份,五成给贫者,二成给有功将士,三成留作军田。有些郡县(如彭城各地)青壮丁壮极其缺乏,地分不完,留下来招徕流民,凡有流民定居,免除第一年租赋。逃亡的地主们,第一年内愿迁徙回来的,得尽先耕种。

    至于大汉的赋税,若单只论税,其实很轻,乃是“三十税一”。

    大头还是在赋上。

    汉有算赋,即户口税,西汉时从15岁起,至56岁,四十年里每年按人头收120钱为一算,商人,奴婢之流更要倍算,女子则是从15-30岁若有不嫁,则五算。

    而到了如今的东汉末年,算赋已是夸张到了从一岁起征!

    这才是压在百姓身上最大的一座大山。

    更要命的是,算赋是收钱,而非直接收粮,这便给了望族士绅的机会,到底一斛粮值多少钱,全是他们说了算!

    按照祢衡的建议,如今地盘不大,倒>>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诛天劫扣1加功德,我真不是气运之子啊天灾第十年跟我去种田大帝只想躺平大国军工:我为祖国献核弹怀揣小福星,流放路上带飞反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