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了一口气,慢慢将盖子推开,蒸汽瞬间喷涌而出,夹杂着诱人的香气扑面而来。赵爱民低下头,仔细闻了闻,心里渐渐有了答案。
“父亲,”他轻声道,“我觉得,这一锅有了点儿不一样的味道。”
赵大伟闻了闻,沉默了片刻,才点了点头:“嗯,味道确实有些不同了。”他微微笑了笑,“不过,记住了,你的猪蹄还是要留一点‘火气’,不能太温吞。”
赵爱民的眉头轻微一挑,他知道父亲说的“火气”是什么,那是对每一道菜充满热情与冲动的感觉,是那种看似粗糙但却极为直击味蕾的力道。那种味道,若是过于温和,便会失去原本的劲道。
赵爱民思索片刻,又开始调整锅里的火候,几乎是在心里模拟着每一步的变化,仿佛锅中的猪蹄不再是食材,而是自己灵魂的一部分。他的双眼变得异常明亮,动作越来越轻柔、精准。
“你看着就像是学会了。”赵大伟站在旁边,看着儿子的每一举一动,心里泛起一阵莫名的欣慰。多年来,他一直担心儿子是否能理解自己对烹饪的那份执着和理解,而今天,看到儿子专注的模样,他终于放下心来。
“父亲,我想……”赵爱民突然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犹豫。“我想让这锅猪蹄的味道更深一点,能更入味,能让那些食客吃了之后,能真正记住它,记住这份味道。”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仿佛在表达一个深藏心底的梦想。
赵大伟看了他一眼,眼中没有多余的言语,反而露出了一丝意味深长的微笑:“你做得好,味道自然会记住你。做菜,也许有时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做给自己吃的。”
赵爱民默默低头,他知道父亲的意思。做菜,原本就是一场与自己心灵的对话。在每一次的调整和改进中,他不仅仅是在追求味道的完美,更是在找到自己心灵的归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