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这样对岸的小船或竹筏就可以顺着绳索划过来,不至于被水冲走。
大家伙都欢呼起来,眼见救援有望。
很快,对岸就划过来竹筏,救援人手和物资都有限,一次也就几张竹筏划过来。
孔来顺冲着大家伙喊,“都排好队!壮劳力靠后,让老人和孩子们先走!别急,都能过去!”
都是一个村里的,大家也不争抢,纷纷让老人和孩子先上前。
宋瑶站在河边半天,被风吹的头更疼了,但前头不少老人,也轮不到她先上。
她干脆也不往前挤,找了块石头把衣裳包袱垫在下头坐着。
王招娣心疼的不行,摸摸女儿额头,感觉到不是太烫,微微放了些心,探长脖子往前头看,急道,“这一次就能上几个人,这得等到啥时候去……”
然而不管多长时间,现在也只能等着。
宋国桩没和她们在一起,他一直在前头,和村长忙碌,帮忙拽着绳索。
村民们开始登上竹筏,一批批往对岸运去。
竹筏不大,一次也只能运三五个人,为了上面多载一个人,护送竹筏的当兵的都是游在水里把竹筏推送过去。
宋瑶坐在后面,这一等就几乎等了一天。
到了傍晚,雨丝又淅淅沥沥下了起来,由于天气阴沉沉的,天黑的早,对岸都已经看不清了,只能看到些火把在闪动。
没上船的人都急了。
照这样下去,等雨下大了,这可能不能过去还两说。
好在剩下的女人和孩子都不多了,轮到宋家的时候,先是宋老两口和小金蛋被送了过去,再之后是余家两老和周娟。
下一波回来,王招娣正要拉着宋瑶上去,旁边余桂香和宋静就抢先跳了上去。
余桂香还冲着王招娣笑道,“二弟妹,俺们就先过去了,你们还是再等会儿吧!”
说完,就招呼她两个嫂子上去。
王招娣气的就破口大骂,她们明知道自家闺女还病着,还跟她们抢!
宋瑶拉了拉她妈的袖子,她在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