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
在上面记上了李东来的名字,写上原因:故意免费放电视,导致我损失了八块钱。
小本子上已经记下了十几个名字,每个名字后面都写有原因。
刘二锤,碰面的时候,没有跟我打招呼。
王二麻子,磨剪子的时候,多收了我1分钱。
张红,中午在食堂吃饭,抢了我的位置。
认认真真看了一遍,把这些人名熟读两遍,王副厂长心中充满了激情。
冲着外面喊了一声。
“老伴,洗衣服!”
然后躺倒在床上。
大年初二,华夏的老规矩便是回娘家。
出嫁的女儿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
由于下午还要上班,一大早李东来便早早的起来了。
简单吃了早餐后,一人家穿戴一新。
李东来骑上自行车,载着丁秋楠和卫东,卫国,向丁家的方向驶去。
车子把上挂着稻香村的点心盒子,两只大公鸡,两条大鲤鱼,七八斤肥膘。
一辆自行车,坐得满满的,卫东和卫国只能坐在前面的车杠上。
远远看去,就跟后世的变形金刚似的。
不过在这个年代,一家人往往只有一辆自行车,要全家出行,大多采用相同的方式。
行走在大街上,并不显得突兀。
待来到丁家胡同时,清晨的薄雾已经消散。
有早起的大娘正在锻炼身体,看到一家人到来,笑着打招呼。
“秋楠回来了啊!”
“哎吆吆,看看,这两个小人儿,长得跟瓷娃娃似的。”
李东来缓缓停下自行车,丁秋楠从后座上跳下来,笑着打招呼:“周大娘,新年好啊。”
她看看卫东和卫国:“你们叫周大娘。”
两小只瞪着大眼睛好奇的看着那老奶奶,稚声稚气:“周大娘新年好。”
“哎吆,真是有礼物,来,奶奶给你们压岁钱。”周大娘说着就要从兜里掏钱。
丁秋楠连忙上去揽住她:“周大娘,不用了,真是不用。”
按照京城的规矩,只有亲戚之间,才会相互给对方的孩子发压岁钱。
周大娘只是附近的住户,跟丁家的关系也一般,平日红白喜事并没有来往。
丁秋楠自然不能让孩子们收周大娘的压岁钱。
周大娘攥住丁秋楠的手,脸上浮现出一丝恳切:“闺女,你先听大娘把话说完。”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