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一个专门的科室,用来应对那些‘骗药’的人....”在电话中,焦院长把李东来的设想讲了一遍。
电话对面沉默片刻后,传来一个无法抑制欣喜的声音:“好,这个办法我看可行,这样吧,你现在立刻到部委来,我推掉跟几个药厂的会议,在办公室里等着你。”
二十分钟后,部委一个威严的办公室内。
张老仔细翻阅完那五页稿纸,苍老的面孔顿时红润起来:“好,很好,小焦啊,当年破格提拔你担任轧钢厂医院的院长,我还以为看走了眼。这十几年来,你做事中规中矩四平八稳,却没有拿得出手的功绩。”
“我还以为自己看走了眼睛。”
“没想到你竟然不声不响的放了一枚火箭,让我刮目相看啊!”
焦院长知道放火箭是部委流行的比喻。
自从603基地成功发射第一枚T-7探空火箭后,各单位都喜欢用放火箭来形容突破性进展。
不过...这枚火箭是别人放的..
冒领功劳的事情,焦院长做不到。
“老师,学生辜负了您的期望。”他深吸一口气,讪讪的说道:“不过,这些规章制度并不是学生拟定的。而是出自一个年轻医生之手。”
“年轻医生?他叫什么名字?”张老眉头拧成疙瘩,摩挲着稿子,神情凝重起来。
一个小医生能提出如此具备建设性的建议,可谓是十分难得。
如果加以培养的话,说不定可以成为医务方面的人才。
这年头医生紧缺,懂医术精通管理的人才更是匮乏。
“李东来,他原来是秦家沟医务站的赤脚医生,刚刚转正不久。”焦院长坦诚的回答。
“李东来?”张老揉了揉耳朵,追问道:“就是那个发明插管洗胃术的李东来?”
“就是他。”焦院长尴尬的笑:“说起来我还要感谢李东来,我在发明过程中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他竟然还把我列为了第三作者。也算是在杂志上露了一把脸。”
张老欣慰的点点头。
这个小焦虽在医学上没有太多建树,当院长也算中规中矩,不过实诚的性子却是一点都没变。
不过这样也好,这个提案正好解决了他的一个难题。
数天前,在张老拜访老朋友胡广深教授时,这位华夏的医学权威提出了一个请求。
那就是他想让一个名为李东来的年轻人,去京城大学深造。
这个请求让张老有些为难。
虽然李东来发明的插管洗胃术获得国内外医学界的一片赞誉。
其李氏心肺复术已经在港城的大医院中接受评估。
如果评估通过的话,李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