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面藏书楼购买,属浙江南衙最多,山东河南山西紧随其后,让朱翊钧十分遗憾的是,云南贵州广西三地,连一个都没有,算是从侧面反应了大明教育资源的不公平。
“光是定金就收了220.5万银,如果顺利印完,交付后,合计总交易额为735万银,毛利大约有200万银左右,内帑国帑五五分账,三经厂光是印永乐大典,今年就收入了100万银。”冯保汇报着三经厂的岁入,这次的刊刻是由内署和外廷合作一起完成的,五五分账今年内帑又多了一个100万岁入。
“不应该啊,怎么会有这么多的人要收藏永乐大典正本的?”朱翊钧总觉得有点奇怪。
为了给各地打造资料库,朱翊钧一省发了一本,连四大海外总督府都有,张居正拦着不让投资驰道、投资开海,朱翊钧就偷偷摸摸的投资文教,虽然不多,但也算是撒钱行为了。
兴文教也是一种对下分配,打破势要豪右士大夫阶级对知识的垄断,就等于打破了他们对权力的垄断。
冯保俯首说道:“各地藏书楼收藏,是为了抄书。”
“陛下,臣记得邸报各府州县的六房都有抄房,他们将邸报抄录后四处售卖,其实这些藏书楼也是如此,比如这个天一阁,他们藏书楼收藏了书籍后,十里八乡的士人,都会到他们家来借书抄书。”
“这不仅仅是个生意,还有人脉,用读书人的话说就是百载春秋蕴积文脉,四海芳华赓续儒心。”
“一套永乐大典的正本,就是一府一州之地的文脉汇聚,自然是有利可图的,所以才有这么多。”
大明官刻的简要本由各地的皇庄售卖,一套三十二卷卖六两银子已经非常昂贵了,那么购买了简要本,想要了解详细,要么到各省的首府省会借阅,要么到各地的藏书楼,别无他途径。
钱不钱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感情,比如那个写送东阳马生序的宋濂,幼时嗜学,但是家里贫穷没办法买书来看,就只能去藏书之家借书抄书,冬天天冷到砚台都结冰了,手指都不能屈伸,也不敢懈怠。
当宋濂成事了,那这个借给他书的人家,真的要让宋濂帮一点忙,而且是不违反大明律,就是打个招呼的事儿,那宋濂肯定得帮忙。
所以,皇帝在投资文教,各地的势要豪右们也不是傻子,立刻选择了跟投,而且下了重注。
遵从陛下皇命,兴文理教化之功,是忠君体国,而且还有利于自己地位的稳固。
“也挺好。”朱翊钧从来没有把势要豪右当作是敌人,更没有把他们当做随时可以抄家的钱袋子,更不是说银子只是寄存在他们那里随用随取。
这话看起来就像是读书人在说话,恬不知耻!
提刑千户陈末以一天抄了227家破天荒的记录,对保定地面的遮奢户进行了抄家!这是何等暴戾行径,何等对下生杀予夺!
这怪朱翊钧暴戾?这227家圩主都把人堆肥了,皇帝再不处置,是等着天下沸反,穷民苦力揭竿而起,到京师来,把他这个皇帝搞得像路易十六一样摸不着头脑?
蓬莱黄氏、松江孙氏、电白万氏甚至是王崇古的蒲城王氏,都是在万历维新中涌现的一批势要豪右之家,只要遵纪守法,就是良善,是团结的对象,若是肯忠君体国,共力万历维新大业,那就是同行者。
永乐大典简要本也在六月末,上架了皇庄,为了宣传简要本的发行,大明皇帝朱翊钧让礼部发动了舆论机器,让京堂各家杂报都刊登了简要本的上架。
当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