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世道在变,文化也要变的必要和必然。
“来者何人?”林辅成还是那一副眼高于顶看不起人的样子。
“无名之辈侯于赵。”侯于赵的笑容非常平和,和周围的儒生格格不入,主要是身上那股不怒自威的威严,多少让人退避三舍。
但是士大夫阶级,对三级学堂是不认可的,将学堂教授的内容视为异端。
“啊?!”
“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林辅成笑眯眯的问道。
《史要编》编纂好了之后,梁梦龙将其送到了全楚会馆,请先生斧正,张居正直接送进了皇宫里,成了小皇帝的读史书的教科书,现在皇帝把它拿出来,给学堂用了。
林辅成一看这架势,立刻把手插在了腰上,志得意满,大声的喊道:“还有谁!”
“诚如是,还有平等。”林辅成颇为兴奋的说道:“《尚书·洪范》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故王道即为平等。”
“只是巡按。”侯于赵无法拒绝,他觉得自己朝中无人,轻易开罪王崇古,不是个好的选择,王谦说话很得体,没有咄咄逼人,侯于赵没有拒绝,只是又一次纠正了王谦错误的称呼。
“哈哈哈!”人群中再次爆发出了笑声,那本妖书,也不知道是谁弄的,图文并茂,当真是给市井小民好好的开了开眼,看清楚了这帮清流背后的污浊。
无才儒生要反驳这些话,首先就要反驳一个基本事实,世道在变化,他必须要找出一个一成不变的事情来,但似乎这个世界,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抱着三代之上做的是白日梦,也是成立的,所以贱儒就是愚昧的,就该是扫到垃圾堆的。
王谦左右看了看,低声说道:“陛下钦定的。”
侯于赵的主要贡献,是他在塞外九年如一日的垦田,是他上的那本五等功赏,当时大明的人头赏,变成了战线赏赐,彼时是关键时刻,张居正在说富国强兵,稍给武将事权。
林辅成说到这儿就有点卡壳儿了,他支支吾吾的了一下,只好挠头说道:“就是刚想出来点,说的糊里糊涂的,不成体系,更无什么逻辑可言,且当是胡言乱语吧,还请侯御史海涵。”
辽东消息闭塞,李成梁跟个武疯子一样,整天亲自带着人拓土,打下来就丢给侯于赵,侯于赵真的是忙的焦头烂额,对朝中的事儿,真的没想多少。
侯于赵不在朝,陛下时常念叨,这是简在帝心的人物,自然要打好关系。
“原来是王次辅长子当面。”侯于赵有点懵,他和晋党没啥关系,王谦这找他干什么?
王谦走到侯于赵面前,笑着说道:“听闻侯巡抚从辽东回来,风尘仆仆,车马劳顿,这不是赶巧碰到了吗?相请不如偶遇,今日我在太白楼为巡抚接风洗尘。”
按照大明腐儒的看法:自有《尚书》,二帝三王之治,灿若日星,其余皆可以存而不论,不嫌于略也。自有《春秋》,二百四十年之行事,明如指掌,其余皆可以论(lún,编纂整理记载)而不议。
林辅成只讲自由,这个他很熟,但是平等是他最近才从大明废除贱籍这件事上,略有领悟,没什么章法,听起来有点乱。
“啊?这。”侯于赵一愣,他对大明官场已经很了解了,朝里没人,谁会推荐他做巡抚?
侯于赵今天听了林辅成的一席话语,多少有点了眉目,编民齐户,皆为大明人,就这么简单,也别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