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三百三十章 谁为万民奔波,谁为万民之王

第三百三十章 谁为万民奔波,谁为万民之王


    陈成毅可是正七品的朝廷命官。

    陈成毅带着李佑恭和总督府随行人员,走向了铜山,路上铺设着木轨,是为了方便同铜料下山冶炼,汞齐法效率更高,可陈成毅还是选择了效率较低的铅炼,一来没有汞,二来,汞齐法之下没有老匠人,能活过二十都算长寿。

    陈成毅带着李佑恭站在矿山之前,开口说道:“老匠人们,凭经验识别地势、地貌、找到苗引,据苗引找矿。”

    寻找苗引,在这一行叫寻龙,就是寻找矿脉的大龙,画风大概就是类似于:寻龙分金看缠山,一重缠是一重关,关门如有八重险,不出阴阳八卦形。

    当然实际上找苗引是个很难很难的地质学问题,陈成毅已经在总结寻苗引的办法,地势地貌,土壤的构成等等,将经验进行总结,最后形成能够传授给他人的技术,就是陈成毅这个举人要做的事儿。

    “找到了苗引,沿苗脉凿硐,硐内再分类。主要是斜巷入山,深者长达数里,逐级开采。硐内用木架镶顶,有时候也会用石灰钢柱镶顶,防止塌陷,通风用的是风柜,一种往复式的大风箱,如果是长巷,就是超过百步的矿洞,就需要另造风井,井口嵌踏,若是有沁水,可以爬出。”

    “排水用的唧筒,一条数里长巷有水龙百余,用工千余人。”

    陈成毅介绍着铜厂采矿的诸多设备,支撑、通风、紧急疏散出口、排水等等,这些都需要大量的人工,夜以继日的开山挖洞。

    而下井则是雇佣的土著,不是从中原迁徙来的历代汉民,而是当地的土著,因为他们的个头更加矮小,用工成本低廉,这下窑是个辛苦活,全靠人力开凿,用麻袋和吊筐把铜料背出来,条件极为恶劣,若遇到积水、崩塌,死者广众,少则二三十,多则百千余人。

    万历六年四月,一条四里深的长巷先是发生了地下水喷涌,随后塌方开始,一百多个窑民永远埋在了矿井之中。

    “矿山的经验,都是需要命去累积的,尤其是井下。”陈成毅十分平静的说出了一番残忍的话,采矿技术的进步,由当地土著承担代价,贡献自己的生命去累积经验。

    这很残忍,也很现实,陈成毅见得多了,从开始有些于心不忍,到后来变得冷眼旁观,大明的王化相比较泰西的确温和,可也是温和一些,并不是不残忍,至少大明官办的窑厂,按时按量发钱,从不拖欠。

    “预计明年,可以产铜六百四十万斤。”陈成毅没有带大珰深入矿山,他们还要参观炼铜厂,一边走一边汇报了明年的预计产量。

    “赤铜?”李佑恭眉头紧皱的问道,铜料六百四十万斤也就罢了,如果是赤铜,这个地方,大明是决计不能放弃的!

    大明皇帝、大明太傅、大明户部,个顶个都是尚节俭的主儿,那恨不得一文钱掰成八瓣儿花!

    无他,穷怕了。

    陈成毅非常肯定的说道:“赤铜,明年预计可产铜料可以铸八亿万历通宝,已经超过了滇铜的产量。”

    云南的铜,运输不便,而离港口只有三十里地的铜祥镇,显然更具有运输优势,这就是开海的意义所在,大明缺金少银无铜,大明福建河南的银山,一年还能炼十万两的银子,但是滇铜一年都生产不了等价的赤铜。

    八亿通宝等于八十万贯,官方汇率等于八十万银币,可是按照民间的汇率而言,这八亿铜钱可以换到一百一十五万银币。

    大明宝源局是一银等于一千铜钱,而民间一银等于七百铜钱,之>>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花都大仙医儒道至上?我在异界背唐诗!高中三年,无人知道我已觉醒禁果娱乐圈第一甜刚穿越就被四百斤的女人退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