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惨,不但禁止民间流传苏轼的诗词,就连全国各地刻有苏轼诗词碑文的石碑,都被尽数砸毁。
说实话,若非梁师成苦苦哀求赵佶,苏东坡的诗词还真就彻底绝迹了。
连带着黄庭坚、李之仪这些苏轼门徒也惨遭牵连,大量文集被烧毁。
韩桢知道倒苏这件事儿,却不知道是甚么时候平反的。
谢鼎答道:“回禀陛下,自伪宋崇宁二年至今,倒苏之风便一直没有停下,宣和五年,太白星白日可见,净街候惧之,下令捣毁元佑党籍碑,然王黼、蔡攸等人却阴奉阳违,并未实行。我朝新建,臣忙于处理政务,一时疏忽,还请陛下恕罪。”
“与你无关。”
韩桢心下一喜,吩咐道:“传朕旨意,捣毁全国各地元祐党人碑,为苏轼等元祐党人平反!”
元祐党人碑是蔡京唆使赵佶搞出来的,将自己的政敌,全部弄上榜,杀人诛心。
赵佶甚至亲自在碑上提文,将碑上之人打为奸党,永不录用。
碑上人数高达三百之众,其中不光有旧党,还有不少支持新党的官员。
韩桢替元祐党人翻案,能够收获一大波蜀中的民心。
“陛下英明!”
赵鼎等人齐齐高呼。
就在这时,刘昌禀报道:“陛下,谷副院长求见。”
“宣。”
韩桢大手一挥。
下一刻,谷菘兴匆匆的走进大殿,见谢鼎等人都在,便收敛神色,恭敬的禀报道:“启禀陛下,扑卖会圆满结束,共凑得一百八十六万贯招幌费。”
嘶!这个数字,让一众大臣面露惊诧。
好家伙,一场蹴鞠大赛而已,仅是招幌就筹到近二百万贯,这一来二去,陛下非但没出一分钱,反而还赚了八十六万贯。
刘宓朝常玉坤使了个眼色,常玉坤立刻会意,沉吟道:“陛下,蹴鞠大赛预算为百万贯,眼下招幌费已是足够了,不知可否匀一些给户部,留作举办大礼仪之用。”
韩桢将大礼仪之事,全权交给常玉坤。
钱么,自然是从国库走。
眼下见到谷菘筹得这么多招幌费,立马动了小心思。
谷菘顿时不干了,感情上我这来化缘了是罢?我他娘的辛辛苦苦搞扑卖会,你们内阁与户部倒好,坐享其成,伸手就要分钱。
念及此处,谷菘婉拒道:“常相有所不知,百万贯只是赏金而已,各社团食宿以及来往京师的费用不算在内,此外还得留下一些,以备不时之需。况且,除开筹办蹴鞠大赛之后,本官还要筹备蒙彩之事,处处都要花钱,实在是爱莫能助。”
刘宓笑呵呵地说道:“谷院长才能出众,有陶朱公之手段,筹款易如反掌。本官也不多要,三十万贯就够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