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启蒙读物,外加一本《春秋新解》。
撸起破破烂烂的袖子,赵佶磨墨提笔,开始一一补全。
那小妇人显然也是读过几年书,只看了眼赵佶的字,便惊叹道:“大官人这字端的好看。”
呵。
赵佶心下得意,总算找回了一些自信。
不得不说,他的一手瘦金体瘦硬疏朗,意趣盎然,哪怕是不懂书法之人,也能看出不凡。
不知不觉间,夜幕降临。
小妇人从屋内取出油灯点上,在一旁为赵佶掌灯。
一个时辰后,赵佶搁下笔,揉了揉手腕,欣赏着自己的书法。
不曾想,这一番惨痛的经历,竟让他的笔力又精进了一些。
笔锋之间更显遒劲。
一时间,赵佶有些舍不得这些字。
这年头,一本书可不便宜,虽然印刷术普及,可一本书怎地也需大几百文。
赵佶帮忙补齐这几本书,省了小妇人不少钱。
小妇人也很识趣,见赵佶身着破破烂烂的纸衣,柔声道:“如今虽是五月,可早晚还是有些凉,家中还有两件亡夫的旧衣裳,若不嫌弃,可送予大官人穿。”
“多谢!”
赵佶拱手道谢。
又找小妇人借了一根火折子,赵佶心满意足的回到破落的茅草屋中。
点上一堆篝火,换上干燥的衣裳,他不由发出一声舒爽的呻吟。
那些螺狮与河蚌,赵佶也没浪费,趁机放在陶片上煮熟了吃掉。
吃饱喝足,享受着篝火传来的温热,他缓缓闭上眼睛,进入了梦乡。
……
……
福建,建州。
浦城县县衙。
“甚么?”
“童国公战死,陛下与一众大臣被俘,太上皇不知所踪?”
辛兴宗率领一帮胜捷军残军,翻山越岭,好不容易赶到福建建州,结果刚到浦城县,就迎来当头一棒。
这个消息太过惊人,让他愣在原地,脑子一片空白。
待回过神,辛兴宗忙问道:“果真?”
浦城知县张万里答道:“这则战报是伪齐放出,本官也不知真假。”
闻言,辛兴宗彷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自我安慰道:“这定是伪齐的攻心之计,当不得真。”
张万里苦笑道:“按照辛都统所言,太上皇与陛下早该在数日前,就应抵达建州境内。可本官并未发现太上皇的踪迹,也未曾接到建州其他郡县传来接驾的邸报。”
一旁的副将疑惑道:“难道太上皇绕道去了信州?”
“你他娘的驴脑子啊?”
辛兴宗抬手就是一记耳光,怒骂道:“信州与建州隔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