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谈兴忠上了折子,请求免除真定府的夏税。
前几日金人南下,真定府治下大半的粮食都付之一炬。
几乎没有犹豫,韩桢便提笔画了个圈,放在堂案左侧。
批准的奏折画圈,放在左侧。
不批的奏折,则画个三角,放在右侧。
这些不批的奏折,并不会直接销毁,内阁会重新复审一遍,将其中觉得有争议的折子留下,与韩桢商议。
就在这时,刘昌禀报道:“陛下,孔家来人了,觐见陛下。”
“孔家?”
韩桢略微犹豫了片刻,吩咐道:“宣!”
不多时,一名老儒迈步走进大殿。
老儒躬身作揖道:“小民孔端操拜见陛下。”
韩桢问道:“不在山东好好待着,跑京师来作甚?”
事实上,孔家在宋时的影响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宋时,尤其是北宋的儒生,正处于思想碰撞最为激烈的时期。
一个个狂傲的不行,否则的话,也不可能喊出那句‘六经皆我注脚’。
后世的理学与心学,在这会儿均已出现了萌芽。
别说曲阜孔家了,孔子在世都得挨两大耳刮子。
所以,韩桢对孔家并不客气。
听出韩桢语气中的不满,孔端操面色微变,赶忙俯身跪在地上,叩首道:“小民阙里竖儒,章缝微末,曩承列代殊恩,今庆新朝盛治,瞻学之崇隆,趋跄恐后。陛下学究天人,比肩圣人,小民愿请陛下为儒教大宗师!”
“……”
韩桢顿时无语了。
好家伙!
忽必烈的头衔,落到自己身上了。
不过相比起忽必烈那个连汉语都不会说的蒙古老哥,自己这个汉人被为尊儒教大宗师,似乎稍微合理了那么一丢丢。
站在角落里的颜阶嘴角抽了抽,看着跪在地上的孔端操,神色复杂。
他老祖宗颜回乃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他也一直为此感到骄傲。
但如今见到这一幕,恨不得跳起来一脚踹死孔端操。
太他娘的丢人了!
深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