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中罢。”
“多谢陛下。”
两女操着略显生硬的汉话,行了个万福礼。
还别说,动作姿态很是标准,想来在宫中没少培训。
身后的刘昌看了看韩桢,又看了看那两名女子,心中暗暗揣测。
回到垂拱殿后,吴敏与何栗便告退了。
韩桢则继续处理着政务。
眼下当务之急,是稳定民心,决计不能影响到二个月后的夏收。
河北两路还好,因紧挨着山东,民心一直向着韩桢。
京西两路与两淮,则没那么简单了,需派遣一批能臣干吏坐镇。
这其中涉及到大批官员调动,谢鼎与赵霆二人,正在加紧商讨调任官员的名单。
其次,就是准备与宋徽宗和谈一事。
划江而治,是他制定的战略中第二阶段。
南方,短期内韩桢不打算动。
这两年他崛起的太快了,需要时间好好消化沉淀。
最后,就是登基称帝之事。
史文辉等一众文武官员嘴上不说,其实心里急得很,等京师稳定下来后,这帮人就会将此事提上日程。
不知不觉间,三更天的梆子声从殿外传来。
韩桢搁下手中紫毫笔,伸了个懒腰,见老九还站在那里,吩咐道:“歇息去罢。”
“末将告退!”
得了他的吩咐,老九拱了拱手,率领亲卫前往城楼中歇息。
垂拱殿是皇帝处理政务之所,殿后专门配备了一个小院,方便皇帝疲倦时歇息。
穿过大殿内的垂花门,韩桢来到小院中。
刘昌站在里屋门前打着盹。
对太监来说,站着睡觉是一门必备技能。
听到脚步声,刘昌原本紧闭的双眼立刻睁开,快步迎上前:“陛下忙完了。”
“嗯。”
韩桢点点头,吩咐道:“你不必在此候着了,也去歇息罢。”
刘昌应道:“奴婢告退。”
里屋亮着灯,昏黄的灯光透过纸糊的窗户。
韩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