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大宋泼皮 > 0287【白狐封官】

0287【白狐封官】

    趁着这会儿刚吃过饭,又无政务,韩桢与邓松闲聊了起来。

    “邓院长近些年一直闲赋在家?”

    邓松点点头,答道:“微臣资质愚钝,数次科举落榜,裴侍郎也为臣举荐了数次,但均无下文。微臣也就绝了入仕的心思,潜心在家研究先父未完成的课业。”

    韩桢随口问道:“可有成果?”

    邓松谦虚道:“倒是有些心得,经过微臣与先父共同努力,目前试田中的占城稻产量,能稳定多出一成。”

    “果真?”

    韩桢大喜过望。

    莫要觉得增加一成产量很少,在没有化肥与高产杂交水稻的情况下,粮食收成几乎已经固定了。

    为了这一成的产量,却要耗费两代农学大家潜心研究,由此可见其中的难度之高。

    况且,一亩地增加一成产量看着不多,可整个山东之地,耕地足有两三千万亩,积少成多啊。

    “确实如此。”

    聊起这个,邓松来了兴致,滔滔不绝的讲道:“微臣与先父实验过各种田地,而每一种田地的耕种播种之法,又有些许不同。比如在水田时,当用浮种法,而相对少水的旱田,则需深种。又比如施肥,旱田最喜河泥,粪肥次之,反之河泥在水田中,效用却不大。”

    韩桢虽听不太懂,但仍然表现的很感兴趣。

    其实自宋朝建立至今,农具改良与耕作之法,几乎已经达到了极致。

    后世的明清两朝,依旧在沿用宋时的农具与耕作法。

    并非是这两朝不想创新,而是没法创新了,到顶了。最多也仅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农具细节进行一些优化罢了。

    除非出现革命性的发展,比如化肥、农药的出现,否则不会出现质变。

    简单来说就是,种田这种事,很难再玩出花了。

    韩桢问道:“邓院长对棉花可有研究?”

    “棉花?”

    邓松先是一愣,显然是头一次听到这个词儿。

    待回过神后,他有些不确定的说道:“县长说的可是吉贝?”

    “何为吉贝?”

    这回儿轮到韩桢傻眼了。

    邓松解释道:“呃……吉贝者,高仅数尺,二三月下种,秋生黄花,其实熟时,皮四裂,中绽出如绵。”

    “对,就是此物。”

    听到邓松的描述,韩桢点了点头。

    原来棉花在宋时叫吉贝,也不知是谁起的名字,仔细品味一番,倒也有些雅趣。

    韩桢想要推广棉花,盖因北方百姓过冬,实在太艰难了。

    富人可以用皮毛大氅御寒,家境殷实些的可用木棉制作的衣被,而贫苦百姓则只能用芦苇甚至>>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炮灰不按剧情走,主角全被虐成狗三岁半修仙,洗白系统早来五百年谁进了异世不蹦跶百变马丁在美漫后宅小咸鱼,淡定翻身晒太阳法医重生,先生不要欺负我!